2006年6月9日 星期五

用全球資源賺全球市場(How We Compete)

【期號】No.181
【刊名】用全球資源賺全球市場(How We Compete)
【出刊日期】2006-06-08
【類別】趨勢與網路
【原著作者】蘇珊‧柏格(Suzanne Berger)

*全球化讓所有廠商爭相外移,逐水草而居。但水草在哪?今天是中國、明天是印度,後天呢?企業面對的舞台已經沒有國界,整合資源能力,是決勝關鍵!
*麻省理工「績效工業中心」,5年分析500家跨國企業,發現要贏過全世界有4條途徑,決定供應鏈與配銷鏈如何搭配內外資源靈活運作,打出漂亮一仗並不難。

除了低成本,你還有千百種贏過全世界的機會!
為釐清全球化對商業界造成的實際影響,麻省理工學院「工業績效中心」耗時5年,分析500餘家跨國企業因應全球化的實際經驗,結果發現,全球化造成的影響與一般的認知不同,不是只有單一面向。全球化,不光是把所有工作移往薪資低廉國家這麼簡單,還創造了遍地商機,同時對經營穩健的企業造成相當大的危險。

因應全球化的通則如下:
◎通則1──要就讓自己成為頂尖企業,要不就外包給頂尖企業
在過去的經濟環境中,垂直整合是企業獲致財務成功的不二法門。企業將原料引進自己生產線的一端,再從另一端輸出成品賣給消費者。現在,這種營業方式已經被更模組化的思惟取代。每家企業現在都必須作出下列2項重大決策:‧在公司產品的供應鏈與配銷鏈中,有哪些步驟應該保留?‧有哪些步驟應該委外,也就是向其他國內外企業購買?企業必須視各種狀況,不斷重新檢討這兩項決策,狀況可能是市場條件改變、承包製造商的能力提升、新科技出現,或是外國勞工培養出新技能,能夠提供不同服務。管理階層今天面臨的挑戰是,要怎樣讓組織本身的資源和能力,與承包廠商能提供的資源和能力緊密結合。
◎通則2──要勝出,就必須果決、不猶疑
全球化也明顯地抹去產業界線,過去被清楚認定是「生產」的活動,會因為融合了服務的要素,變得與過去不同。舉例來說,假設你開設了一家公司,搭售行動電話與電話服務。負責設計、開發手機的是一家企業,負責生產手機的是一家承包製造商,然後手機掛上別家公司的品牌來銷售,並使用另外一家公司的技術維持產品有效運作。那麼,這支手機的「製造商」究竟是設計手機的公司、組裝手機的公司、負責推銷的公司,還是負責提供必要服務的公司?全球化模糊了許多產業界線,使我們無法清楚規類各種交易,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許多機會,使企業可以在價值鏈中的不同項目獲得成功。現在的企業已經不必再一手包辦所有業務,這種情形在將來勢必會開啟許多有趣的可能性。

台灣全球化之路難行?
宇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徐小波
全球化是無可迴避的大趨勢,企業為了因應全球化,營運策略的基礎必須以全球為布局,台灣的公司勢必得轉變成為國際化企業,要則選擇由政府主動配合企業需求,修改政策法令,讓企業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否則就選擇讓企業掙脫政府束縛,以因應全球化的驅使及壓力。

全球化發展中,國際組織有其角色與地位,然而以台灣的情勢要成為國際的會員國,的確很難、很難,我建議國人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競標,包括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都會釋出許多商機,一旦台商把這類商機開發成功,台灣人與國際組織便脫離不了關係,台灣過去的發展經驗,可以有效地傳承與擴散。而台灣的產業,自然而然和國際組織形成某種的策略聯盟,進而創造雙贏。在順利走出第一步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將台灣廠商的視野從國際組織延伸到各個國家的商機,再延伸到國際間各公司的商機,以開拓台灣相關產業經由國際競標獲取全球商機,擴大台商的全球經營布局。

「無論是在低科技還是高科技產業,我們都無法找出因應全球化的標準規範。要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中勝出,關鍵是要作出正確選擇,而不是要找出單一的最佳營運模式。我們發現,在各種對全球化的誤解之中,堅信有單一最佳營運模式的幻想,是最危險的。」
蘇珊‧柏格

全球化造成的影響與一般的認知不同,不是只有單一面向。要在全球經濟中勝出,有許多不同方法,經營穩健的企業想要脫穎而出,機會其實不可勝數,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全球化的發展進程,創造了成千上萬種可行的成功方法,不是只有那一種至今仍備受關注的方法。總而言之,面對全球化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每家企業都必須從眾多可行的方法之中,找出最適合自己向前邁進的方法。

◎整合資源贏過全世界
◎定義「全球化」
◎推動全球化的力量
◎因應全球化的4項通則‧
通則1要就讓自己成為頂尖企業,要不就外包給頂尖企業‧
通則2提升傳承經驗,作為公司前進的動力‧
通則3不要迷信低勞動成本策略‧
通則4要勝出,就必須果決、不猶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