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戰略高手/D1版 李鐏龍 2006/6/8
改造生產製造流程,大幅提高零件及機械共用比率,並縮減冗員關掉不具效益工廠,提升公司獲利
美國老字號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獲選為富比世雜誌2006年年度企業,這固然是時勢使然,即影音數位化使對於儲存空間的需求量大增,但該公司現任執行長華金斯(William Watkims)的領導及管理,也絕對功不可沒。
產能過剩及價格無止盡滑落,曾使硬碟產業淪落谷底,希捷更在2000年底遭到收購然後下市。不過希捷如今已浴火重生,經一番整頓後,於2002年重新在紐約證交所上市(據傳收購的投資集團迄已從這筆交易中獲利5倍之多)。希捷現為全球第一大且效率最高的專業硬碟製造商,過去12個月的淨利高達9.25億美元,足足為前兩大競爭者同期間淨利總和的3倍。分析師預測,希捷2006年的營收將逼近90億美元。
華金斯是在1996 年底,隨著所任職的Conner公司遭到併購,而一併移轉到Seagate,並被賦予管理四間硬碟廠的重任。他在1997年開始改造Seagate的製造能力,將散布在全球的工程師邀集到美國,討論產品共用零件的比率,最先得到的答案是:只有2%。他難抑盛怒,將零件丟得滿桌,要求繼續研究。工程師於是從最細微的螺絲檢討起。時至今日,希捷產品的零件及製造機械共用比率,最低也有75%;而且任何一項產品,都可以在旗下任何一座工廠中的任何一條生產線上製造,每條生產線的日產量達到1.7萬台硬碟機。
華金斯在1998年升任營運長。他改造製造能力的努力,讓希捷得以關掉一座工廠,並在幾年間,將員工數由11.9萬人降至4.6萬人。
2000 年11月,名為Silver Lake Partners的私募股權公司,透過營運良好的儲存軟體公司Verita買下希捷,然後將希捷下市,並將華金斯升為總裁及放手讓他進行研發投資,尤其是前景還不明朗的科技,如垂直讀寫、熱輔助磁讀寫及Probe。希捷的研發支出,從1998年的 2億美元,到今年劇增至7億美元,已為其前兩大競爭對手研發支出總和的兩倍。
蘋果在2004年9月宣布其iPod將放棄使用微型硬碟、改採快閃記憶體。這對日本日立造成很大衝擊,但希捷透過重新調整生產線,轉進製造筆記型電腦用的2.5吋及桌上型電腦用的3.5吋硬碟,而有效降低傷害,表現出十足零活性。這一切,也被歸功於華金斯的領導有方。
希捷眼前面臨兩大挑戰:一是該公司如何超越自我,二是快閃記憶體的迅速崛起。對於後者,華金斯認為先前研發心力的開花結果,將可大幅提升希捷的競爭力。希捷從2006年初開始銷售筆記型電腦用的所謂垂直讀寫式硬碟。到2007年時,希捷的所有硬碟都將是垂直讀寫式的。展望更長遠的未來,華金斯則對仍在理論階段的「Probe」科技,寄予厚望,因為如果可行,則微型硬碟的儲存容量可望較目前增加11倍。華金斯已投注1億美元於Probe上,後續預期還將砸下3 億美元。
華金斯雖脾氣火爆,曾因意見相左或屬下團隊遭到冤枉,而向上司摔桌砸杯。但他氣度寬宏,善於鼓舞士氣,凝聚向心力。產業分析師認為,希捷能夠鹹魚翻生,關鍵應就是在華金斯的領導下,完成徹底的轉型,才得以大手筆的投資於研發,且獲致不錯的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