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4日 星期日

哈佛個案研討移師台灣 商管教育里程碑

■ 陳珮馨
5月中,哈佛商學院團隊首度飛抵台灣,在台大商學院新落成的「玉山廳」舉行個案研討會,來自美國、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及台灣的各路學者,虛心放下手邊忙碌,重新恢復學生身分,一步步從頭學寫個案。
這次研討會主題是如何撰寫個案,聽起來偏重技術層次、恐怕內容枯燥,但是在經驗十足的哈佛教授手上,卻設計得精彩絕倫,徹底打破「研討會」的制式色彩,把四天四夜的經驗傳承,變化成一場刺激萬分的生死奮戰營。
席間,哈佛教授設計許多小活動,例如,幾位教授扮演五、六種角色,把自己假扮成受訪企業的執行長、財務長、公關主管等,提供在場的學員提問;除了臨場互動外,也會提供一頁這家公司的背景資訊,協助學員練習如何進行訪問。
經驗傳承 打破制式陳規
於是,全場的學員六人分成一組,透過答問方式,蒐集足夠的「訪談資料」,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寫成個案草稿。這群「老學生」的衝勁絕對不輸年輕人,交出「作業」的前一晚,大家卯足勁奮戰到底,努力拚出一疊英文草稿,隔天還要和別組交換,彼此提出批評建議。
最後,哈佛教授拿出哈佛個案的「第一草稿」,供學員對照比較,一看就赫然發現,自己哪裡疏漏了,或是還有哪些新的切入角度。原來,在哈佛商學院的流程下,每一份個案從無到有,必須經過多次的嚴謹修改,每一次草稿都會存檔,成為最佳的教材內容。
個案的撰寫方式,和一般的論文寫作、案例報告很不同。一般的研究報告總是盡其所能地展現豐富的訪談資料,個案撰寫剛好相反,不但要技巧性藏一些巧思,還必須刻意「留一手」。
台大會計系教授劉順仁把撰寫個案的方式,形容成一座「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尖角,就是教授打算拿上講台,提供學生討論的素材,但是在海面下的龐大冰體,才是真正「有料」的豐富訊息,這部分沒有直接寫入個案,要靠學生現場的激盪辯論,才有辦法循序揭露。
也因此,教授必須親身經歷「寫」個案的過程,唯有深入這段撰寫過程,才能真正掌握「冰山」全貌;站上講台時,也更能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引導四面八方而來的意見,一路順暢而下。
不過,教授很難親自撰寫所有的個案,該如何掌握個案全貌?哈佛商學院就是透過團隊力量,建立良好的傳承系統,因此,撰寫個案時,除了個案本文、還會附上教學大綱,勾勒冰山下的線索、現場引導的思路等,就像是一齣劇情腳本,協助下一位教授順利演出。
當然,握著撰寫好的個案資料,絕非按本宣科即可。5月的研討會上,學員也透過教學影片,感受哈佛商學院「師徒制」傳統下,資深教授如何親自到新進教授的課堂旁聽,事後提出中肯的教學建議。
原來,「教」個案本身,也是促進個案寫作技巧的關鍵,因為親自帶領全場激辯,才能深知學員的思路來去,下筆撰寫時,也才容易掌握輕重緩急,鋪陳出符合上課需求的個案情境。也因此,哈佛商學院每一梯次個案研討會,都會分成前後兩階段,第一階段著重個案開發和教學方式,第二階段才會正式邁入個案「撰寫」。
不過,優質的教學空間,才能營造出最優質的教學情境,耗資上千萬,特別為個案教學設計的「玉山廳」,絕對是促成這場個案研討會移軍台灣的幕後功臣。過去的哈佛個案研討會,多是選定在波士頓的哈佛商學院和上海復旦大學,苦於國內沒有適當的教學場地,台灣學者也只能風塵僕僕、遠道取經。
台大玉山廳 互動教學環境
一直到今年,透過玉山金控贊助,台大管院把三樓的兩間會議室,改建為專業個案教室,終於為台灣爭取到個案研討會的「地主」身分。玉山廳首度突破過去教室講台高高在上的傳統設計,依照哈佛個案教室的標準,設計圓形劇場的空間,學員不需要轉身,就可以看見彼此表情。老師也不用唱獨腳戲,升降式的大片黑板、絕佳的隔音設施,提供更多元的交流情境。
除了主要的個案教學教室,玉山廳旁還有六間小型討論室,每一場大型討論結束,學員就會換到討論室,進行分組討論。教室外還有一片日式庭園空間,這是台大EMBA學生侯西泉建築師,親自帶領設計師規劃的美學角落。
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表示,今年6月起,台大將正式把個案教學納入EMBA核心課程,這些教室都將派上用場。屆時,這一批嶄新的教室空間,將一肩挑起推動個案教學的重大角色;遠道來台的哈佛研討會,則為國內商管教育樹立一個新里程碑。
【2006/06/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