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0日 星期五

策略行銷管理》品質 是行銷活動基石

■ 黃福瑞
近年來,產品品質不良事件層出不窮,最近發生的蠻牛及保力達B下毒事件更震驚社會。台灣版「千面人下毒事件」不僅造成無辜民眾傷亡以及相關業者商機、商譽損失,也凸顯零售業者全面服務品質管理(TSQM)的重要性 。
近年來談到服務業的品質管理, 大多數人都把焦點放在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服務品質,以及由資訊系統為技術核心的客戶關係管理(CRM)上面。零售通路業者長期忽略進貨品管工作,不經任何評鑑及篩選,即全面開放供應商商品免驗入庫的草率行為,造成過期及含異物食品、黑心家電、含黴菌礦泉水等重大品質瑕疪事件頻傳。
通路業者必須了解,任何一件重大品質不良事件,都可能讓大筆行銷預算所包裝建立的產品及品牌形象,毀於一旦。再高超的公關技巧、再良好的媒體關係,都不能掩飾業者未能替消費者把關商品品質的失責事實。
零售賣場推動「全面服務品質管理」,至少須涵蓋以下範疇:
悆公司內部正式的品質保證組織、編制、流程及文件
悆客戶導向的產品設計(包含實體產品與收費服務)
悆服務流程設計與管理(含售前服務、 賣場服務、安裝服務、售後服務)
悆供應鏈品質管理 (含供應商評鑑、 進貨品管、退貨及回收品管)
悆服務品質的稽核與追蹤
悆客戶關係管理
全面服務品質管理是一項全員運動,也是一個精益求精、持續改善的循環流程。企業內部上至最高主管,下至基層的每一位員工,都必須具備正確的品質責任及意識,不可再認為,商品品質只是製造商的責任,並且透過正式及非正式的組織、作業活動與內部提案改善,不斷提升全公司的品質水準。
也就是說,從「品質是供應商責任」的層次,提升到「品質是每一員工責任」;從「品質是檢查出來的」,提升到「品質是製造及採購出來的」,再提升到「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品質是管理出來的」,最後達到最高層次「品質是習慣出來的」。
任職於上新聯晴總經理期間,我發現國內3C業者長期缺乏品質意識,不僅門市人員服務水準參差不齊;對於攸關消費者安全的3C商品進貨,更是採取完全放任的態度,只注重商品能否順利銷售,並有足夠利潤,不願投資任何人力及成本進行商品抽樣檢驗及其他進貨品管活動。
審閱各大3C賣場合約有關進貨品質的相關條文,只見責任的歸屬與賠償的規定,對於如何共同提升產品品質,幾乎隻字不提。
事實上,3C通路業者大都沒有正式的品質保證、品質管理專責單位以及作業流程規範。一些業者寧願花費上億元的年度電視廣告預算,而不願投資人力於進貨檢驗,給消費者較佳的安全保障。
為了導正這股歪風以及建構公司永續經營的穩固基石,上新聯晴2004年開始推動「全面服務品質管理」,正式成立推動委員會,除了進行品質意識全員教育,並且賦予該組織獨立預算與正式權限。
該委員會有權禁止商品採購部門採購任何品質有疑慮的商品,並降低品管水準未達要求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同時,每一季對所有供應商進行品質評鑑,並將評鑑結果及建議事項直接寄達供應商最高主管。
這在國內3C業界尚屬少見,但推動半年多以來,已經引起國際級品牌供應商的高度重視,並贏得他們理念上的認同與行動上的支持,也讓上新聯晴和上游大廠在提升品質的高度共識基礎上,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因此,品質是所有行銷活動的基石,沒有良好的商品品質做後盾的廣告宣傳,猶如沙灘上的堡壘,華而不實。
(作者是企業轉型顧問,曾任上新聯晴、華研唱片等多家公司總經理,著有「從矽谷到好萊塢」e-mail:huangfred@gmail.com
【2005/06/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