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8日 星期日

柯拉尼諾 不靠裁員 也能轉虧為盈

■ 湯淑君
在電影「羅馬假期」裡,男主角葛雷哥萊畢克騎著比雅久(Piaggio)機車,載著奧黛麗赫本在羅馬街頭橫衝直撞,好不拉風。這部片1953年上映後,比雅久機車頓時成為義大利及義大利設計品牌的象徵。
然而,2003年比雅久公司營運變得岌岌可危,險些爆發債務危機。有長達數年的時間,高階主管來來去去,思慮不周的擴張計畫耗費鉅資,讓比雅久負債累累,不敵亞洲製造商的低價競爭。
所幸義大利工業家柯拉尼諾(Roberto Colaninno)買下這家奄奄一息的公司。經過他三年來的巧手整頓,比雅久終於轉虧為盈,業績蒸蒸日上,在印度和中國大陸建立新廠,並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發行股票上市。
柯拉尼諾就像技術一流的駕駛,引導比雅久趨吉避凶,駛向獲利成長的坦途,看得旁人嘖嘖稱奇。多年來亞洲出口商以低價優勢蠶食鯨吞服飾、汽車等市場;成本高、規模小、效率不彰的義大利製造業則日益沒落。就連亞曼尼(Armani)、普拉達(Prada)等頂尖品牌,也不得不開始把生產基地局部遷出義大利。
但比雅久的實例證明,只要策略正確,病入膏肓的公司也有可能東山再起。
比雅久公司創立於1884年,最初以製造船的內部設備起家,後來為獨裁者墨索里尼的政府設計、生產軍機。1946年,比雅久航太設計師達斯坎尼歐(Cor -radino D'Ascanio)設計出新型機車,取名「偉士牌」(Vespa),義大利文是「黃蜂」之意。偉士牌獨創金屬引擎蓋設計,讓騎士身穿的衣服不會被機車排放的廢氣弄髒,也讓騎士坐得更舒服。
偉士牌機車推出後一炮而紅,促使比雅久捨棄航太業務,專心生產時髦的機車。1959年,義大利勢力龐大的阿涅里(Ag-nelli)家族拿下經營權,把比雅久納入飛雅特(Fiat)集團旗下。隨後20 年,偉士牌機車行遍全球大街小巷。1997年,飛雅特繼承人阿涅里(Giovanni Alberto Ag-nelli)因罹癌英年早逝,比雅久營運失去方向,與亞洲便宜機車的競爭節節敗退。1999年,摩根建富私募公司收購比雅久,希望快速轉賣獲利,但比雅久的虧損與負債愈陷愈深。
2003年夏天,柯拉尼諾初次參觀比雅久彭堤德拉廠時,他察覺這家公司有潛力。62歲的柯拉尼諾說:「那時許多人說我瘋了。但比雅久並未瀕臨垂死邊緣,只是需要善加對待。」他指出,當年比雅久的財務一團糟,但品牌仍有魅力。好萊塢電影就常用比雅久機車當道具,出現在「天才雷普利」、「雙面翻譯」、「阿飛外傳」等片。
柯拉尼諾不怕冒險,2003年10月在沒人爭奪的情況下,以1億歐元購得比雅久將近三分之一的股權及經營授權。他隨即指派沙貝利(Rocco Sabelli)出任執行長,著手重新設計工廠,把裝配線改造得更有彈性,可在任一條裝配線上生產任一款比雅久機車。如此一來,暢銷機型可隨時視需求增產。
相較於美國車商藉裁員振衰起敝,卻激起工會抗爭,比雅久未解雇任一名員工,減輕工會的疑慮。柯拉尼諾說:「在公司,人人都是價值鏈的一環。」
在比雅久,藍領員工和高階主管領獎金的標準一樣,都視利潤和顧客滿意度而定。柯拉尼諾還在工廠裝冷氣,讓工人覺得很窩心,生產績效逐漸提升。今年首季比雅久淨賺1,020萬歐元,營收達3億7,420萬歐元,扭轉一年前虧損1,090萬歐元的頹勢。
柯拉尼諾說,他的致勝策略不是什麼高明的點子,而是基本常理。他說:「我們不像梅林魔術師可點石成金,只是營造穩定的環境,讓員工能專心工作。有時,最簡單的事情,最難執行。」(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06/06/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