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日 星期日

學術先鋒》個案發展 打本土牌

■ 蔡翼擎
「這個個案看不到burning issue(火燒屁股的議題)?」
「也沒有choice dilemma(決策的困境)!」
「time line要抓出來,不能讓用個案的人自己摸索架構!」
台大EMBA執行長、國企系教授李吉仁在講台上,針針見血地講評簡報個案的毛病,這個個案是他領導的「個案發展與研究中心」中興子站—─中興研究群所研發撰寫的個案,也是「個案發展與研究中心」針對國內企業進行田野研究、結合實務與理論,所打造出來的本土商管個案之一。
3月19日,周日上午10時,「個案發展與研究中心」的個案工坊活動準時開工,這已是第六個月、第六次的活動,也開啟第二階段實地演練工坊研發個案的工作,包括教學及寫作。
第二階段打前鋒的是中興研究群,儘管已修改再三、準備充分,負責簡報個案的代表心理壓力還是很大。中興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邱奕嘉表示,為撰寫個案,工作團隊前幾個月訪談個案企業五次,但為了準備成果簡報,仍有近兩周時間睡不好。
負責教學模擬的逢甲國貿系教授邱世寬表示,「個案看不出缺點,唯有真正用過才能找出毛病。」果然台下各家名師磨刀霍霍,準備精雕細琢一番;邱奕嘉有點「不打自招」地說:「這個個案和前面幾個我們研究過的個案一樣,開場白都是『CEO獨自一人在沈思…』。」立刻引來一陣笑聲,顯然在個案寫作上,如何「破題」是一個共同的困擾。
打造台灣經驗
去年10月開始,台大、政大、成大、中央、中興、逢甲、靜宜、義守等八所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每個月集合一次,投入一整天時間研發台灣的商管產學個案。
「個案發展與研究中心」隸屬於國科會的「商管產學個案研究與發展計畫」,這項計畫是學術界首度大規模跨校研發個案,從個案教學、個案寫作及產學交流與國際化三個階段著手研發台灣自有的商管個案,並成立國內第一個「個案交流中心」,以個案工坊所建立的自有個案資產,促進商管學院個案教學及國內產學交流,同時在國際學術界的個案運動中打響「台灣管理經驗」的品牌。
去年,美國哈佛商學院為了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積極對亞洲商管學院推動哈佛個案教學法,兩岸三地及新加坡等大中華區的著名商管學院因此掀起哈佛個案教學熱。國內各大商管學院除了選派教授遠赴哈佛取經,也興起本土個案研發運動,其中,由李吉仁領導的國科會計畫規模最為龐大。
即使以個案教學著名的哈佛,至今研發一個個案所耗費的資源與時間仍相當可觀;因此要有系統、有方法又能量產的打造出符合哈佛水準的台灣本土個案,對習於使用外國現成實例的國內商管教授而言,是一項挑戰。
個案工坊披荊斬棘、循序漸進。第一階段,花了五個月、五次工坊活動,專注於個案教學研討,同時輔以個案寫作、交流與國際化下兩個階段所需的採寫訓練及研究方法論。
商管教育活水
李吉仁及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科管所教授吳祥豐等個案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輪流站上講台,帶著各研究群的教授及研究助理模擬個案教學法;讓大家透過觀摩與批判,找出個案教學的準則、使用個案的臨場掌控技巧,以及教授作為個案教學主導角色的自信與感覺。
另方面,個案工坊也舉辦個案的「質性研究」、探討「個案的田野訪談與廠商關係維持」,甚至把個案編撰的文書技巧都列入訓練程序中。
李吉仁表示,哈佛把個案方法及哲學帶入亞洲,未來商管教育將由講授基礎的傳統教學法,走入討論基礎的個案教學法,他希望這項國科會計畫能扮演台灣個案運動的火車頭。
照李吉仁的計畫,個案工坊第一年將可生產十個本土個案,二至三年間將成立台灣個案交換中心,屆時台灣商管學院就有一個本土的個案交換平台,並與國外商管學院聯結交流。另一方面,預計今年5月,政大會計系教授吳安妮領導的國科會計畫將與李吉仁的計畫合而為一,進一步結合「個案」與「研究」,把台灣本土個案轉化成國際期刊論文。
這群開路先鋒正努力為台灣商管教育注入活力,也企圖在國際學術圈內打響「台灣管理經驗」的品牌名號!
【2006/04/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