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3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卓越企業 的八大特質

■ 湯姆斯.畢德士、羅伯特.華特曼

當我們回顧《追求卓越》付梓以來的這20多年,心中盡是欣喜。喜的是本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而且書中主要論述都經得起考驗。
然而,書中介紹的一些公司這些年來卻日益衰敗。這是因為他們偏離了方向,不過他們長期以來的成功紀錄卻是值得效法的,就如同正處顛峰時期的運動員,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我們寫的不是《永恆的卓越》;這就好像期望偉大的運動員都不會老一樣奇怪。

我們把理論的部分擺在前面幾章,包括「理性模型」、「渴求激勵的人」及「管理模糊和矛盾」,還告訴讀者可以跳過這幾章;不過現在我們可不這麼認為。這幾章的內容和當今情況依然息息相關,其關聯性絕對不下於剛發行的那段期間。

簡而言之,我們的重點是 (不過可別因此而跳過這幾章):

第一、不同於策略、商業和組織學所說的,人和組織並不「理性」。如果硬把過於簡化、誤導的理性主義套在管理方式上,會產生很大的風險。不可能光「看著數字」管理,這是連想都不用想的。

第二、大多數管理系統都把人視為「生產要素」;就如同機械的小螺絲釘一樣,這樣的假設很令人洩氣。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而且很複雜;領導者需要勇於放手讓員工去做,而不是試圖駕馭他們。

第三、這個世界充滿模糊地帶,非常令人困惑。管理最大的挑戰在於「軟性的東西」;特別是文化。沒有密切注意所謂的軟性要素,領導者終究會落得失敗的下場。

我們非常清楚,其他研究人員即使看同樣的數據,也可能選出不一樣的卓越要素;儘管如此,我們並不打算更動這八大卓越特質。這八大特質非常明確地說明了卓越企業的獨到之處:

行動導向

也就是「起而行」,這道理和科學實驗一樣,不進行實驗,自然什麼都無從發現。在企業裡,不多嘗試、勇於失敗,自然什麼也學不到。重點在於建立文化共識,知道哪一種失敗是可以接受的,哪一種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不過不要自欺欺人。分析作得再多 (特別是市場研究),都無法激發出真正的創新。

接近顧客

這可能是最難做到的一點,也可能是我們研究的卓越企業———IBM、惠普、K- Mart,甚至麥當勞偏離正軌之處。企業經營要注意的細節多如鳳毛麟角,實在很難多加關照顧客,如果顧客還包括了經銷商和極為不理性的終端使用者,那就難上加難。儘管如此,寶鹼卻成功地讓公司裡的每一個人都和顧客保持密切的聯繫,並且具備強大的創新能力,這或許是他們能夠歷久彌新的主要原因。

自治和企業精神

就算組織規模很大,還是要像小公司般運作。組織不過是一群人的組合,在大規模的抽象組織內,人很難運作。如果你不了解嬌生、3M、沃爾瑪和原來的惠普是怎麼成功的,只要看看他們如何組織成小型、獨立的單位,但以共同的目標和文化凝聚向心力,即可明白。

激發人的生產力

說到人員的重要性,每家企業都會大談特談,卻沒有幾家公司會把員工視為不可或缺的資產。我們見識過最棒的例子,就是達美航空「家庭的感覺」;1982年,員工團結一致自願減薪3,000萬美元,好讓公司買下第一款的波音767客機,充分展現「達美精神」。可惜的是,達美航空後來和西方航空合併,就喪失這種大家庭的感覺。

以親自參與、價值為導向

這個理念其實很簡單。搞清楚公司究竟代表什麼,哪些事情最能讓員工感到自豪?接著積極朝著這樣的價值體系發展。不過記住,獲利之於企業的重要性,就猶如呼吸之於生命。卓越企業不光是賺錢,他們還會創造意義。

堅守本業

除了巴菲特的投資控股公司波克夏、威爾許的奇異電氣等極少數特例之外,多角化經營幾乎都行不通。特別要當心「綜效」這個字眼,這聽起來棒極了———誰不希望一加一等於三?可是我們當時和現在的觀察結果在在顯示,大型合併案幾乎都無法成功。而且,沒有什麼會比過度快速的擴張,更容易讓成功的企業從此一蹶不振。

簡單的形態 精簡的人事

企業本身相當複雜,我們不能以疊層架屋的組織架構,讓情況更加難解。施以簡單、可以運作的結構;其餘的人自然會搞清楚該怎麼做。幕僚人員的人數盡量降到最低,把這部分的工作大部分委外處理,或採取有時間限制、專案導向的工作小組 (另外一種線型組織的形態)。龐大的幕僚班底,總是讓公司內真正做事的人礙手礙腳的。

鬆緊適中

經營得有聲有色的企業都不是中央集權或分權,而是兩者皆具。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卓越企業大多數的層面都是「寬鬆」的,讓員工享有極大的自由,可依自己的意思去做事。但另一方面,卓越企業少數幾個關鍵性的層面卻又是高度中央集權:以核心價值觀塑造企業文化,一兩個 (或是更多的)最高策略,以及少數關鍵性的財務指標。

以上就是我們的八大特質,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適用。自從《追求卓越》出版之後,我們還寫了很多書,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我們的觀察心得;可是沒有任何一本書比《追求卓越》寫得更加精闢。特質就是特質,並不是原則;不過在還沒有更明確、更好的特質出現之前,我們還是堅持這八大特質。

【2005/08/1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