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4日 星期一

演說術》容許第一次的笨拙

■ 羅智強
第一次上台演說時,你的表現如何?如果表現不好,沒關係,請看下面的故事。
1995年,一個很舒服的晴朗初春早晨。風還有些冷,走在路上的行人依然穿著大衣。昨天是星期天,明天是春分假──兩個連休假日之間。或許你正在想著「但願今天能請假」。但是很遺憾因為種種原因,你不能請假。...那是沒有任何不同的早晨。看不出分界線的,只是人生中的一天而已。直到五個變過裝的男人,用已磨尖的傘尖,將裝有奇怪液體的塑膠袋刺破為止。
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描寫奧姆真理教徒,在東京地下鐵施放沙林毒氣造成十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前的場景。
村上春樹採訪數十位毒氣事件的受害者。很奇特的是,他們當時多半想的是「我感冒了」、「因為吃了藥的關係」、「會不會是祖父過世了」,幾乎沒有人想到「自己中毒了」。
不是這些人的反應「特別遲鈍」,而是人遇到「第一次」時,通常都很笨拙。
有一次,我應邀擔任一場台語辯論比賽的評審。其中一方的參賽選手台語並不流利,有的選手甚至楞在當場,說不出話來,當然慘遭滑鐵盧。
講評時,我告訴落敗一方,我第一次上台打辯論時,也因為忘了稿,呆站台上將近二分鐘。但挫敗並沒有讓我氣餒,我仍然熱中於辯論,甚至當了辯論協會理事長。
除了少數天縱英明的人,第一次站在公眾面前說話會緊張,就如同第一次騎上腳踏車會摔倒一樣,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並沒有處理類似情境的經驗,自然容易犯錯。就如同地下鐵事件中,許多受害人在聞到「帶點甜的怪味道」時,不知那是沙林毒氣,甚至出現身體不適、視力模糊,還以為是自己感冒了,並且以為天氣變壞了(事實上是大晴天)。因為,受害者並沒有接觸沙林毒氣的經驗。
即使第一次表現不好,至少經歷了「第一次的失敗宿命」。套句諺語「失敗為成功之母」,要慶幸自己「賺到了成功的母親」。那可是參照改進的絕佳經驗呢!
(作者是聯合報生活進修站溝通演說學講師,講座內容請洽02-27463516)
【2005/07/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