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9日 星期六

公司治理座談》

提高資訊透明度 強化競爭力
■ 記者李恆宇/台北報導
台灣大哥大財務長鄭慧明指出,「公司治理」是台灣大哥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環。公司治理要求企業提高資訊透明度,當資訊透明度提高後,決策者就能做精確判斷,就會提高公司競爭力。
此外,公司治理要求引進外部董事以監督企業的做法,也可避免大股東因獨斷而做出錯誤決策,可強化企業競爭力。
公司治理協會日前舉辦「公司治理評量制度說明」座談會,邀請鄭慧明、台灣證交所副總經理蘇松欽、金管會證期局專委張振山,分享推動公司治理的心得。
鄭慧明強調,一般人做決策是依據最佳資訊,而所謂的最佳資訊就是資訊的透明度跟品質。一家企業開很多次董事會,但獲得的都是錯誤資訊,董事會就白開了。因此,企業內部應建立一個很好的資訊管理系統,讓資訊能夠忠實的呈現,當資訊透明度提高後,決策者就能做精確判斷,公司競爭力自然提高。
他以財務部與業務部為例,業務部提供的資訊常有美化帳面的現象,公司治理就是要排除這些問題,「讓好的壞的全部反映出來」。因此財務部能否參與公司決策,就成為公司治理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財務部只是記帳單位,決策前沒有事先告知,財報就無法準確,資訊品質就會下降。
鄭慧明認為,企業應將公司治理視為一種運動,即使通過公司治理協會的評量,取得公司治理的認證,若是為拿認證而勉強應付,公司治理除增加企業成本外,並無其他好處。
蘇松欽則強調「健全法制面」,才能有效推動公司治理。他說,因為法令不完整,加上公司治理評量採自願方式進行,初期效果可能不明顯;只有從會計師法、證交法、公司法等方向修法,才可能出現效果。
【2005/07/09 經濟日報】

建立上市櫃公司評量制度
■ 記者李恆宇/台北報導
公司治理協會日前決定,將公布上市櫃公司治理的評量制度,落實台灣資本市場的公司治理功能。
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欠缺反映企業在公司治理執行狀況與成效的評量資訊,公司治理協會日前舉行座談會時,決定提出對策予以改善。
公司治理協會評量委員會副主委葉銀華指出,公司治理評量是由協會成立評量團隊,採用評量表與實地評量兩種方式,針對自願接受評量的企業,和與企業往來的中介團體,包括證期會、承銷商、會計師等,進行面談與直接評分。只要企業能拿到75分,協會就發給認證。
葉銀華強調,這個評量制度是「認證制度,不認證公司」。因此,即使企業通過認證,也不代表沒有問題。他強調,公司治理做得好,企業股價會有20%的溢價空間,將來企業到市場募集資金,市場會看公司治理的績效。
而且,包括里昂證券與標準普爾在內的國際重要評比單位,每年都會對亞洲企業做公司治理評量,這顯示公司治理評量已是趨勢。
他還說,若是企業未通過公司治理評量,協會也不會公布名單,不會對企業股價造成影響。他希望未來所有的上市櫃公司都能納入評量,發展台灣自己的「公司治理指數」。
【2005/07/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