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行宜】
杜拜,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沙漠小城,在主政邦長的高瞻遠矚與開放政策下,由占總人口數85%以上的外籍人士,協助催生了杜拜的願景與夢想,成為國際傳頌的新經典。
新加坡,一個極度缺乏天然資源的島國,因為成功留住國際人才,而維繫經濟地位於不墜。
廣納國際菁英,是杜拜與新加坡成功的策略,也是許多跨國企業所採取的人力資源策略。優渥的薪資與福利條件,雖可吸引國際優質人才,但若想留住這批得來不易的人才,就必須營造讓國際人才認同的企業文化,才能讓人才融入企業的運作,發揮預期成效。
各國因歷史與人文背景不同,文化確有差異,同一國家的企業文化,又因產業特性或領導者管理風格而有所不同。但在今日的地球村,資訊網絡普及,縮短實質距離,造成網路世代的年輕族群,價值觀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質性。
「樂活(LOHAS )」便是普獲認同的價值觀。幾百年來,對於天然資源與人力資源的過度使用,造成地球與人類社會均出現病徵,地球暖化成為「不敢面對的真相」,過勞猝死更讓人們一再省思生活與生命的意義。關注個人身心與地球均衡,追求健康且永續生活的樂活理念,成為人們所期望的生活方式。
基於人性對於均衡生活的嚮往,企業若想留住優質國際人才,就得設法提供生活相對均衡的工作環境。
如果所處企業正朝全球化發展,擬廣招國際菁英人才,則主管須省思自己對於均衡生活概念的接受度。
若主管受職場文化的薰陶,已有加班時數等同熱愛工作的認知,或習於要求部屬為工作而犧牲個人家庭、健康、朋友、心靈活動,則面對追求「生活均衡」的樂活國際人才時,將產生極大的管理衝擊。
主管應理解現代年輕人對於兼顧生活品質、家庭與興趣的需求,若對這些具有截然不同生活態度與價值觀的族群,仍採用原有的管理模式或思維,勢將嘗到人才高度流動的苦果,無法達到兼容並蓄善用各國人才的目標。
【2007/10/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