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行銷風向球》頂級加值 引爆消費熱情

【經濟日報╱強納森‧提許】
數十年來,隨著大公司和新商業方法突破障礙,進入了傳統的出版世界,專家和業界人士紛紛誓言要終結書籍行銷的瓶頸。
超級書店、線上書店崛起等趨勢,都為作家和出版商帶來了希望。《哈利波特》系列大受歡迎,歐普拉電視讀書會推薦書熱賣等現象,再度肯定書市是有潛力的,可以在教育、消遣和娛樂各領域發揮有力的作用;即使在電影、電視、電玩和網路為主的世界,書籍還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推行讀書會鼓勵閱讀 加強交流
在21世紀初,改變的力量背後終於開始形成一股動力。書商開始學習如何透過提供新產品和新服務,為忠實顧客增加附加價值,以及吸引新顧客。書商終於接受,光是編輯和生產精湛的文學作品是不夠的,書籍必須輔以副產品和服務,才能對潛在讀者產生加倍的吸引力。
以下幾個例子,說明了書籍出版商學習為產品增添附加價值的新手法:
愛書者為了加強自己的閱讀經驗,最常見的就是成立讀書會;一群約五到十多位的朋友、鄰居或同事,定期聚會討論自己看過的書。出版商發現了讀書會可以鼓勵閱讀、讓閱讀過程更愉快,也透過各種方法,協助組成這類聚會。很多大家認為適合做為讀書會選讀的書籍,例如切合時事的主題書、溫馨小品的非文學類書,或是情節複雜、感人肺腑的小說等,出版社都會在書中加印讀書會討論的導讀、作家訪談、延伸閱讀等。
甚至有由整個城市推動的讀書計畫,透過可以發人深省的經典著作,例如《梅岡城故事》、《死亡紀事》等,鼓勵市民參與討論重要議題。
為了鼓勵這種趨勢,藍燈書屋在官方網站上為圖書館館長和公民團體提供建議,說明如何推動類似的城市規模讀書會與討論計畫。
網路等新科技讓讀者和作者即使相隔遙遠,也可以更直接地交流。很多作家為了宣傳自己和作品,都已經成立個人網站和部落格,讓讀者可以更了解他們愛看的書、寄電子郵件給作者、與其他書迷交換心得,以及獲得近期內作者演講或出席活動的相關資訊。
與作者互動提問聊天 書迷開心
大多數大型出版商,都已在官方網站上提供作家部落格的連結,某些出版商甚至會直接經營作家的部落格。藍燈書屋、哈柏柯林斯(Harper Collins)兩家大出版社更進一步提供機會,讓地方讀書會可以提出要求,與喜愛的作家見面或在電話上討論。
最深入的互動方式是,長約30到60分鐘的見面機會,讓讀者向作者提出自己思考的各種問題:「請問你的小說真的是自傳式的嗎?」「請問你最喜歡哪些作家?」「請問你是如何成為作家的?」這些活動可以讓只看過一次書的讀者,成為一輩子的書迷。
曾經有少數的認真讀者社群,利用與地方上的獨立書店老闆閒聊,獲得自己感興趣的新書資訊。現在,由於超級書店和線上零售商崛起,獨立書店慢慢減少,這種溝通管道也漸漸消失了。不過,現在只要架個網站,書商可以邀請書迷登錄線上電子報、電子郵件或類似資訊告知計畫等,直接與愛書人連絡,告知他們即將出版的書籍和相關活動。
發布書訊製造話題 引發討論
哈柏柯林斯便發行專門報導特定文學主題的電子報,提供書摘和作家訪談;「作家追蹤雷達」(AuthorTracker)會以電子郵件告知作家巡迴演說計畫或出版消息;「作家就在你身邊」(Author Near You)會特別標出作家在某一州或地區的露面活動;而「搶先看」(First Look)則可以讓熱情的讀者,搶先看到上市前的出版書籍。諸如此類的計畫,可以讓讀者覺得自己與喜愛的作家之間有更密切的聯繫,和行銷這些著作的出版商之間關係也更緊密。
通訊新科技也創造了更多的間接機會,讓出版商可以改善行銷模式。數十年來,出版商認為,在舖書前就讓書籍出版訊息曝光,毫無用處,甚至還有反效果,因為想買書的顧客前往書店時,卻聽到他們聽說的那本書根本還沒上市,這麼一來,他們可能再也不想買那本書了。
但是亞馬遜這家線上零售商的興起,改變了一切。亞馬遜讓顧客可以提前預定即將出版的書,等到書一上市就可以立刻付款取貨。艾爾伏納普出版社發言人巴格茲表示,這種「在書籍正式上市前就先獲得銷售量的能力,對我們公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出版商都向好萊塢電影工作室借鏡,特意在書籍發行的數個月前,就著手製造顧客之間的討論聲浪。
艾森保(Lee Eisenberg)的《數字》(The Number)就是一例。這本針對嬰兒潮世代的理財書,2006年初發行;艾爾伏納普出版社採用了幾項嶄新的手法。該公司提前寄出300本書給專精於財務主題的部落客;還聘雇了擅長利用全美的自願者網絡,創造新產品口碑討論的口碑經紀公司(BzzAgent)。艾爾伏納普出版社還在書籍公開上市八個月前(而不是傳統的二到四個月前),就預先寄出裝訂好的書籍打樣給深具影響力的讀者。因此,遠在《數字》上市之前,就已經有數千位潛在讀者聽聞過這本書,而且很多人都上網預購。其他出版商也採取了類似的早期行動策略,用以行銷具有爭議性的政治論著及小說等。
網路行銷影音傳播 先睹為快
還有一項更突出的創新行動,仍屬實驗階段,就是利用網路上的串流影片做為書籍行銷工具。這些影片會放在知名網站上播放,例如MSN、YouTube和雅虎等,這些網站會吸引數十萬人前來搜尋最新、有趣、奇怪或特殊的圖片,而網站上影片之間的差異,就如同書本身一樣大相逕庭。
在某個由藍燈書屋製作的影片中,暢銷懸疑小說作家昆士敘述了自己從事寫作的有趣軼事。另一段影片中,知名的童書作家暨插畫家桑達克,敘述自己即將出版的立體書《媽咪?》的創作過程。這些影片看起來有如電影預告片,描述小說或是回憶錄中驚悚、動人或懸疑的片段。
這些創新作法能否在出版業界長存,還有待觀察。不過,任何一項計畫呈現了哪些特性,都比不上計畫本身所反映出的業者心態轉變,來得重要。出版商現在了解,自己的任務不是產出佳作就夠了(雖然這是困難又重要的工作),要創造、培養新生代的熱情讀者,就要讓他們和喜愛的作家及出版商之間,維繫著深切又忠誠的關係,而就有賴提供附加產品和服務,強化書籍的價值來達成。
(本文摘自商智文化12日出版《只有服務是不夠的》)
【2007/10/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