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李燕娜】
經濟日報日前報導,今年在台灣證交所新掛牌上市、上櫃企業雙雙創下歷年新低,截至10月底,上市家數僅十家、上櫃家數也只有37家。相較於近來台商爭相赴港掛牌,台灣股市正面臨邊緣化的嚴重危機。
台商回台上市之道
為解決台商回台掛牌,金管會研擬國際板等方案,雖然遲未定案,但目前仍有一些台商回台上市方式:對沒有台灣母公司或不以台灣原有母公司上市的台商,借殼上市是短期內最快的方法(如頂新企業收購味全),但須以充沛的資金及財務操作為後盾;在台新設公司則須受設立年限、資本額及獲利能力等條件限制,且營運模式須重新規劃設計,雖較適用於中小型台商上櫃,惟無法達到短期籌資目的;另,部份創投積極推動國內上市櫃公司與大陸台商合併,間接促成台商股票回台上市,亦為可行辦法之一。
此外,依現行公司法及上市櫃相關法令規定,台商回台上市亦可採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模式,惟須先在證期會已核可十多家國外股票交易所上市滿六個月,但大陸台商主要掛牌之香港交易所尚非屬證期會核可交易所,亦使此回台上市模式喪失實益。
台商回台上市問題
導致台商回台上市意願不高或無法回台上市,主要關鍵在於對大陸投資金額上限限制。政府相關部門近年來雖曾提出「營運總部上市案」、「變通將香港納入TDR要求的證交所範圍內」、「國際板」及「資本市場國際化」等多種方案,但因大陸投資限制始終無法達成共識而滯礙難行。除了大陸投資限制,實務上還將面臨下列問題:
1. 大陸公司資訊透明化
提供大陸方面透明度的資訊,是保障投資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對於過去習慣以架構層層海外控股公司降低報表透明度的台商,如何提供透明、具公信力,且能如實顯示營運狀況及獲利能力的財務報表及經營資訊,將是一大挑戰。
2. 大陸當地財務、稅務及關務問題
台商赴大陸投資所涉及的當地財務、稅務及關務問題層面甚廣,投資初期往往因不諳相關規定或為求獲利,多遊走於法律邊緣甚至違法而不自知。如何處理大陸企業財務帳、稅務帳及關務帳差異,並解決台灣證券主管機關疑慮,則有賴台商與專業承銷商及會計師配合。
3. 移轉訂價及相關稅務風險的衝擊
為了布局全球,台商多將附加價值相對較低的製造功能移往大陸,並在免稅天堂進行國際租稅規劃。一旦回台上市,移轉訂價政策不僅將受台灣主管機關檢視,亦可能面臨大陸稅務機關調整。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兩岸及各國稅務機關稽查之移轉訂價政策,避免企業負擔不確定的全球租稅風險,是台商回台上市的必要條件。
如何在不影響金融安定,並確保台灣股市優勢原則下,研擬配套措施,適度且有條件解除或放寬大陸投資限額,協助台商回台上市或上櫃,使台商「生根台灣」,是政府有關單位當務之急。
大陸台商若能分析上市可能性,及早規劃未來可行上市模式,且預先解決上市可能面臨的問題,將有利取得充沛且成本較低資金,達到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的格局。(作者是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本專欄周五刊登)
【2006/12/2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