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8日 星期三

趨勢解讀》社會責任 最in的企業DNA

■ 官如玉
家庭補給站財務長托梅和200位同事,忙著幫地方上的女童俱樂部蓋遊戲場。這家公司和非營利的遊戲場專業公司KaBOOM!攜手,打算三年內斥資2,500萬美元蓋1,000多個兒童遊戲場。
社區服務 200萬小時
家庭補給站股價已由歷史高峰大幅回跌,執行長納德里和經營團隊似乎認為,此舉可望拉抬股東價值。2003年,家庭補給站的32.5萬名員工約有5萬人貢獻200萬小時給社區服務,他們幫社區粉刷房子、重建受災戶住家。
除了自己的企業熱心公益,納德里也想發動更多企業投入。2004年5月,他邀請24家企業和基金會的執行長到亞特蘭大的總部開會50個小時,與會者包括貝爾南方的艾克曼、達美航空的葛林斯坦、SAP美國公司的麥德蒙。他們在9月1日推出「一個月服務」計畫,要為全國各地的2,000項計畫提供義工,二年內義工人數打算增加10%。納德里說:「我們以企業經營的眼光來做公益活動。」
長久以來,企業便砸大把鈔票做慈善事業,不過愈來愈多企業把社會責任視為策略不可或缺的一環。
企業回饋 為社會創福祉
去年6月,奇異公司首度發表「企業公民報告」,提供相關利益團體評估公司在防治空氣汙染、提供義務服務時數等方面是否善盡社會責任。在這之前,奇異才斥資數億美元投資環保科技。
IBM則動用4萬名員工義工,將公司的科技帶進學校和社區。2004年,SAP捐出總營收3.5%從事公益活動,高於2002年的2.4%。去年10月,近3,000名員工到學校幫忙粉刷校舍,還擔任孩童的導師。全美雜貨業巨人Alberton's支援提供遊民肉品、乳製品、蔬果的慈善計畫。
運動服飾製造商Timberland員工每年要貢獻40小時給社會服務,員工若想以有意義的方式為社會創造福祉,公司也會給六個月的帶薪假。
連零售業巨人沃爾瑪態度也有180度轉變。沃爾瑪過去貢獻可觀公益捐款,卻相當分散,對打造企業形象助益有限,執行長史考特說:「以前,我們認為只要照顧顧客、工作夥伴,就可以平安無事。現在不見得如此了。」
政府管制趨嚴、媒體傳播無遠弗屆、企業頻傳醜聞遭社會大眾唾棄,讓企業體認到,要安然避開現今經營環境的地雷,要靠一套強而有力的公關策略。
《2010大趨勢》作者Patricia Aburdene也觀察到這股自覺資本主義興起的潮流。她在書中指出,今日資本主義已站在自覺的門檻前,逐漸意識到資本主義無以計數的代價,一股集合社會、政治和經濟層面的力量,迫使我們檢視強調短期收益、忽略過程中道德或社會代價這種經濟思考,造成的後果。「因此,自覺資本主義的探尋,也就是誠信、透明、開明的管理和更高層次的社會和環境標準,再度獲得動力。」
企業關懷 須面面俱到
在「利益關係人」理論抬頭之下,企業的天職不再是提高股東獲利,連供應商、顧客、員工、社區、社會運動人士都要照顧到。
為了留住員工、顧客、投資人,企業被迫去化解他們的疑慮。被指控剝削勞工,迫使Gap在2004年結束和70家海外廠的合作關係,二年來定期發表社會責任報告。幾年前,因為血汗工廠惡名而備受爭議的Nike,如今是海外廠安全標準的設定者。
波士頓學院企業公民中心主任辜金說:「企業不能再袖手旁觀。」英國電信業者伏得風公司表示,他們雖沒有汙染的問題,但可以提供很多社會福祉,如盲人專用手機、限制孩童利用上網手機觀看成人網站內容。
不少企業從強化公司治理著手。金融巨人HSBC集團環境顧問蘇利文說:「三年前,我們還大談慈善事業,現在我們談比較多的是公司治理。」二年前,HSBC董事會下設一個監督企業責任的次委員會,並將企業責任視為最重要的策略目標。
2005年,HSBC決定是否承接水壩、森林計畫融資時,開始引用世界銀行的赤道原則,並且以外界的AA1000標準,確認新的治理架構是否有利滿足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蘇利文說:「HSBC希望成為一個CSR(企業社會責任)品牌。」
股價反映社會責任期望
導致CSR意識抬頭的另一股推力,是年輕員工對工作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詮釋。新一代的員工要求企業更關心利益關係人,他們找的不是朝九晚五穩定的工作,而是希望工作之餘也能投入有意義的活動。
家庭補給站資深採購分析師艾凡特,唸大學時便和教會的弟兄打掃教堂、定期從事社會服務。如今,他會請一天假幫公司附近的社區建遊樂場。對他來說,擔任義工讓日復一日的工作更具意義。
不過,企業大力實踐社會責任引發不少爭議。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傅利曼1970年撰文宣稱,「社會計畫」基本上具有破壞性,因和上市企業追求獲利的目標抵觸,且浪費投資人的血汗錢。至今,他仍不苟同股東選任的經營者應把獲利花在社會議題的觀點。其他反對者也宣稱,企業熱心公益會犧牲研發等更重要的使命,而且華爾街一向不重視此議題。
但投資人似乎在意來往的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調查顯示,大部分人購物時會衡量商品背後的道德影響力,偉達公關/哈利斯民意調查發現,79%的美國人購物時會考慮廠商是否善盡企業公民責任,36%認為這是很重要的考量。
投資人也將他們對廠商的社會責任期望反映在股價上。Tower Perin人資管理諮詢公司研究25家較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發現1994年到1999年這些企業的股價漲幅,比標準普爾股價指數多出126%。
不過對某些企業來說,社會責任的最終目標並非對企業獲利有所助益,Albertson's執行長強斯頓說:「我們不看統計數字,這(社會責任)已變成企業的DNA。」
【2006/02/0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