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5日 星期日

戴爾執行長羅林斯 要部屬打長官考績

■ 劉煥彥
全球最大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今年第二季獲利攀升28%,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更成長15%,成功達到12 個月內創造500億美元以上營收的目標,不過仍低於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
去年7月才上任的戴爾執行長羅林斯(Kevin Rollins),大可搬出一堆理由,例如油價高漲、亞洲發生預料之外的事件,或軟體升級未如預期順利等等。他也可以說,現在戴爾與曾在1990代年大紅大紫的科技業者,面臨同樣問題,例如當公司規模已經很大時,如何增加營收?更糟糕的是,目前占戴爾業績約六成的個人電腦與筆記型電腦,不再像以前是有賺頭的利潤中心。
但羅林斯在法人說明會中卻明白表示:「坦白講,我們管理整體銷售價格成效不彰」,特別是賣給消費者的機器。
去年7月從戴爾本人手上接過執行長棒子的羅林斯,或許是另類的企業執行長。以2001年為例,當時擔任公司總裁兼營運長的羅林斯,認為戴爾企業文化因為貪婪而變質。為了撥亂反正,他宣布每位戴爾經理人必須定期提出由本身部屬評比的考績,這項政策目前還在執行。不過羅林斯也為此遭受大家的諷刺與挖苦。他的部屬在給他的考績中寫道,羅林斯的個性過於高傲和冷酷,簡直冷到可以放到冰庫裡。
舉例來說,負責人力資源的公司資深副總裁麥金農(Paul McKinnon),就說羅林斯是個冷漠而糟糕的聆聽者,有時似乎是無法親近的領導人。另一位負責歐洲、中東與非洲業務的資深副總裁貝爾(Paul Bell)則認為,羅林斯喜歡爭論,甚至可說是頑固。
羅林斯發現,他還蠻喜歡這場社會實驗的結果,而且自己還是測試對象,同時他也從中更加了解自己,並沒有任何防衛心態。
在知道部屬對他行事風格的真正想法後,羅林斯於2002年初向這50多位戴爾高級主管承認,身為管理人的他應該要成長。羅林斯回憶道:「我是可以給他們一個經過算計的冷酷答案,不過我真的想成為能鼓舞士氣的領導人。」
戴爾的企業文化就是持續調整制度使其更有效率。戴爾經理人研究生產線工人的動作以達到最高效率,不過他們也一起決定反過來研究自己。
對羅林斯來說,他是透過閱讀,特別是關於美國開國先烈的書籍。他發現自己比較像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而比較不像華盛頓。漢彌爾頓非常精於分析,但人際互動技巧拙劣。羅林斯認為,華盛頓是那種能幫助部屬更了解自己,從而激勵大家的領袖,他說:「或許我在鼓舞人心上沒辦法成為華盛頓,但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
外界非常好奇羅林斯與公司創辦人戴爾的關係,目前看來兩人似乎合作無間。加州大學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卡伯特(Samuel Culbert)認為,麥可很幸運挑對繼任人選,而且「用人不疑」,能夠充分授權,完全信賴羅林斯。
羅林斯與麥可稱不上私交甚篤,卻是密切合作的工作夥伴,董事長與執行長的辦公室只有一牆之隔,而且隔的還是一面玻璃牆,彼此的辦公桌隔空相對。EMC執行長杜奇(Joseph Tucci)非常看好這對工作夥伴,因為麥可是掌握新趨勢的科技專家,羅林斯則是貫徹到底的執行家,兩人剛好互補,也讓戴爾得以平穩度過指揮中心轉換期。
(取材自紐約時報)
【2005/09/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