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7日 星期日

好書導讀》成功領導人的特質(下)

■ 本文摘自知識流出版《杜拉克談領導未來》辨識及尋求機會
有效能的領導者會專注於機會,而不是難題。問題當然需要解決,不能視而不見,但是有效能的領導者明白,即使解決困難是極為必要的,但困難解決了並不表示就可以看到成果,最多只是避免損失而已。相反的,善用機會才能獲致豐碩的成果。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可以從下列七個方面的改變看出機會,包括:
‧企業本身、競爭對手或是整個行業非預期的成功或失敗。
‧某一項產品、某一項服務或某一個市場在「實然」與「應然」間產生嚴重落差。
‧企業內外部或是整個行業在製程、產品、服務上有新的變革。
‧整個行業或市場內的結構改變。
‧人口上的因素。
‧想法、價值觀、感覺、氛圍或含義有了改變。
‧新的知識和技術。
除此之外,有效能的領導者不會讓困難將機會淹沒。
大部分企業的管理月報,通常是由一份關鍵性難題清單開始的。有效能的領導者會堅持在第一頁列出商機,將困難點列在第二頁。如果這些困難不至於產生「大災難」,在管理會議中就暫時不討論,先進行機會的分析、理解與適度的討論。
同樣重要的是人員配置。有效能的領導者會安排最好的、工作能力最強的人來把握「機會」,而不是處理「問題」。
有建設性的會議
有效能的領導者會使會議具有建設性。為了能發揮效能,領導人必須設法使會議更具建設性。他會使之成為一種工作會議,並避免落於無意義的空談。
有效能的領導者知道會議有各種不同的形態,他也同樣明白如何使每一類型的會議具有建設性。
‧有些會議必須事先準備聲明、通知或是新聞稿。因此,其中一位參與者必須事先擬好一份草稿,會議結束後也要有一個預先指派的人,負責將所討論的通知事項傳達給需要知道的人。
‧如果會議中要擬定關於企業內部變動的說明,此時就應該將重點放在這項說明及相關的討論上。
‧有些會議是屬於報告性質的會議,討論的重點不外乎是報告的內容。稍有不同的是,當有很多位報告者時,比如說一家大型跨國企業各國的負責人,或是一個政府部門下各單位的主管。在這種情況下,要不就完全沒有討論的時間,要不就只能有一小段時間針對幾個問題作解釋說明。也有可能是在每個報告結束時做個簡短的討論,讓與會者有發問的機會。
但前提是,每個報告者在會議前,就已將報告的內容提供給其他的與會者。這種形式的會議必須嚴格地控制時間,例如每個人的報告不得超過15分鐘。
‧有些會議是為了討論一個難題、一個決策或是某一個主題(理想的狀況是一次只有其中的一項)。最好能指派主席以外的一位與會者當報告人。這個人必須事先針對要做決定的問題或所要討論的主題作深入研究、準備,才能有把握地引導整個會議的進行。
‧也有的是領導者為了獲取資訊而召開的會議。此時這位領導人會仔細聆聽並提出疑問。這樣的會議時間通常不會太久,也不會有報告提出。
‧最後還有一種會議,唯一的作用是讓領導人有機會露臉。當人擁有一定的地位時,這種會議儘管不會有建設性,卻難以避免。
高階經理人是否能將這樣的會議排除在每天的工作之外,也可證明他是不是有效能。
為了使會議更具建設性,需要有良好的自制力。領導者必須去思索:「哪一種會議形式是最合適的?」然後就以這種形式去開會,而不要同時兩三種方式混合使用。
此外,會議是否具有建設性,在於該次會議取得結論並做成決定後,是否就宣布結束。有效能的領導者不會再另起一個話題繼續討論下去。他會做結論,然後結束這個會議。
【2005/07/1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