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7日 星期日

進化博弈論 組織變革良方

■ 吳美娥
一般組織進行變革時,往往先從管理著手。但即使被尊為「現代管理之父」的彼得.杜拉克,都將管理形容為機構的「器官」。那麼,一定有更深層的機制,決定組織變革的成敗。用進化博弈的觀點,恰好可以解釋這種深層機制。
進化博弈論源自達爾文的進化論,最初遭到經濟學界強烈質疑;多數學者認為,動植物依循基因指令而行為,不過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進化博奕論難以解讀、預測經濟活動。但隨著此學說不斷在實務面獲得驗證,以及與其息息相關的路徑依賴理論成為顯學,諾思甚至以此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機構組織與生物機體的進化模型,疊似性已經變得極高。
從進化論到進化博弈論,都在說明生物機體、機構組織的現狀,是既有DNA博弈之後的均衡狀態;除非產生新的行動策略,否則難以形成新的博弈均衡,例如,人體絕大多數的器官,均無法繼續分裂新生。近年蔚為熱門話題的基因工程,就是試圖改變這種均衡,獲取最大的邊際效益。
基因工程的步驟是將「目的基因」(所需要的DNA特定片段)與欲改造的載體結合,得到「重組基因」,藉此創造優良品種的基本條件。儘管國際間仍對基因工程抱持疑慮,但是相關的配套也接踵產生;以基因食品為例,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1992年便規定,只要使用基因技術控制的蛋白和脢不是新生成的,而是原料中早就有的,無須獲得生產許可,便能直接生產。
換言之,組織DNA變革最大的關鍵,並非大費周章、耗費鉅資引進新團隊或新產品,而是有一套可檢測目前博弈均衡狀態的具體工具,如此方能對照運算出正確的「目的基因」,進而獲致足以產生N倍速跳躍的重組基因。
坊間相關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哈雷機車公司前總裁提爾林克特別推薦全球知名組織改善大師亞倫.布萊奇所著,中文版由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改變組織DNA--組織追得上變遷嗎?》一書,因為此書藉由提出一連串可用以檢測組織生命跡象的問題,與讀者建立起互動的關係,相當值得研讀參考。(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與推廣組經理)
【2005/07/1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