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經營知識/31版 林隆儀
2005/10/14
將公司或產品與大眾關心的議題結合,可促進社會福祉引起共鳴,進而提高企業形象、增進銷售,成功與否端視議題的社會顯著性、持續性與執行保證。
近年,議題行銷備受企業重視。從早期自發性的回饋社會,到今天視議題行銷為一種投資,不但可以引起廣大消費群的共鳴,還可以建立及改善企業形象,累積品牌資產,進而增加銷售,是種一舉數得的行銷活動。
議題行銷(Cause Marketing)或稱議題相關行銷,是將公司及產品與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結合,推廣的一種行銷活動;議題行銷屬於社會行銷的範疇,有時直接稱為社會行銷,是將行銷原理與方法應用在改善及增強關係的一種行銷活動,例如藉助慈善活動、環保理念、關懷全民健康、社會公益等議題,拉近公司與社會大眾的距離。社會行銷主要目的是在透過行銷活動增進社會福祉,通常不直接訴求公司利益。
一舉數得的議題行銷
社會行銷本質上是屬於抽象概念(產品)的行銷,例如激起環保意識、喚起全民健康、導正社會風氣,對消費大眾有潛在的直接利益,對企業的利益通常都屬於間接的、附帶的、次要的。社會行銷有時會要求消費大眾改變某些信念或行為,激起響應的意願,例如隨手做環保、慷慨捐血、戒煙、戒酒,甚至贊助基金,因為這是在做「對的事」,做「有價值」的事,容易感動消費者,消費大眾也會覺得是在「行好事」、「做好人」。
議題行銷的基本原理是在行銷消費大眾的「價值觀」,透過這種方法提高公司形象及增加銷售。美國一項全國性調查中發現下列的結論與建議︰
61%的消費者認為議題行銷是解決社會問題的絕佳方法。
64%認為應將議題行銷納入日常經營活動。
85%認為議題行銷確實可以改善產品或公司形象。
62%認為公司對某一議題的承諾期間必須在1年以上。
66%認為在價格、品質都相同的情況下,他們會因為受到議題行銷的影響轉換品牌。
具有影響力的消費者(佔總人口數10%的社會主導意見及群體領袖)比一般人更熱衷,也更易受到議題行銷的影響。上流社會人士( 所得、教育、或職業)比其他群體更熱衷支持議題行銷。
根據人們對議題行銷的反應態度區分為4大群族:
1、懷疑者︰對議題行銷的真誠或效果始終抱持懷疑,例如認為議題行銷充滿欺騙,只不過是公司另類行銷策略的應用,因為公司所提供的福利微不足道。
2、平衡者︰相信議題行銷的貢獻,但是通常都不會改變或採取響應或購買行動,不喜歡提及議題相關話題,惠顧商店只要就近、方便即可。
3、歸因導向者︰關心公司參與議題行銷的動機,雖然經常抱持懷疑的態度,但是會根據參與公司、所舉辦的活動、活動結果等因素,決定是否響應。
4、關心社會者︰主要是受到熱切協助贊助公益活動者的動機所影響,因而熱衷支持參與公益活動的公司。
議題行銷成功與否,和公司選擇議題的性質是否具有社會顯著性、持續性、附有執行保證等因素密切關係。
激起愛心和同理心創造效果
社會顯著性是指所選擇的議題具高度重要性,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與重視,例如全民防癌、防治污染、關懷弱勢團體等,易激發同理心,引起共鳴;持續性屬於長期活動,也是顯示企業對議題行銷決心的指標;執行保證是指議題行銷執行過程中,保證公開、公平、公正、透明、信守承諾,例如有律師、會計師、政府機關、社會公證人士監督或見證,取信於民。
公司所選擇的特定議題,常常和創辦人的淵源與興趣、企業文化、個別價值觀、關心的事務等有關,如回饋母校而熱衷捐贈獎學金,為鼓勵保戶子女向學設置獎學金,為了感念醫療的恩德捐贈醫療基金,產製健康食品的公司則選擇全民健康運動。
議題行銷的本質和人們的價值觀及同理心高度的一致性,激發人們的愛心與同理心,往往可創造非凡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