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9日 星期日

正新輪胎 靠創新擦亮老招牌

■ 朱博湧、陳榮華
創新並非高科技產業的專利,台灣許多傳統產業的公司表現亮眼,以即將40歲的正新輪胎為例,規模與獲利不斷成長,自創的瑪吉斯(MAXXIS)、正新(CST)、櫻花等品牌,揚名國際,正是傳統產業創新的典範。
自創品牌 挑戰全球前十大
2004年正新已成為全球排名第13的輪胎公司,並以進入全世界前十名為目標。
就產業環境而言,輪胎市場相當成熟,國際市場知名品牌林立,前三大的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等全球市占率60%以上,集中度高,競爭十分激烈。
輪胎是一個高進入障礙,也是一個高退出障礙的傳統產業。原物料占成本達六成以上,又是一個勞力密集的產業,所需的技術與資本也相對很高。產品不是價廉就好,特質是非常重視安全性。
台灣市場小,並沒有大汽車廠市場,又不生產天然橡膠,大部份輪胎業皆從代工、外銷切入市場,但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等地業者,具原物料與勞工成本低廉優勢,品牌客戶常以轉單為由,脅迫台灣廠商不斷調降價格,台商不得不外移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大陸、東南亞設廠,加上整個設備規模不斷擴充,不但獲利下降,風險也持續增加。
年輕形象 開拓高價位市場
因應這種困境,除了代工之外,台灣廠商只有尋找利基市場建立品牌,才能建立競爭優勢。但建立品牌談何容易,第一個挑戰是要面對委託代工廠的反彈,加上創造品牌需要長期間的資源投入,在尚未得到品牌好處,代工訂單就不見了。而且從財務觀點來看,投入品牌需要這麼長的時間與資源,建立品牌的回收報酬卻又難以預期。
為了因應這些不利因素,首先,正新在國內使用CST品牌,在國際市場使用形象年輕的瑪吉斯(MAXXIS)品牌,並以市場占有率極高的自行車胎,外銷歐美,開拓高價位、高品質的市場。
自行車胎的消費者,通常比較重視輪胎的品質與品牌;且自行車胎比較不會與海外的大廠產生衝突,通常對委託代工的品牌業者來講,自行車胎的營收比重不大。
善用網路 掌握通路主導權
自行發展品牌的第二個挑戰是通路上受阻。委託代工廠常會結合其原來的通路商,聯合抵制正新,所以即使創造一個非常好的牌子,有牌子而顧客買不到,也是徒勞無功。
第三個挑戰是組織行銷的能力,與最終端顧客溝通,管理通路,都是台灣傳統代工業者的弱點。
對此,正新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首先所有MAXXIS的設計、促銷、贊助,都是委託西方專才,採用西方人的概念。並善用電子商務的熱潮,透過MAXXIS.COM網站及CLUB直接與消費者溝通。由於贊助運動,加上網路的互動溝通,顧客往往會到通路指名購買,促使通路商不得不積極銷售正新的產品,如此一來,正新對通路商就更有議價的能力,品牌的效益由此顯現。
借力使力 傳統產業放光芒
與國際知名廠合作,「借力使力」,也是很有效益的策略。杜邦、愛克森石油,都有一些特殊的原材料,像杜邦公司的Kevlar,是防彈背心的主要材料,可以提高輪胎的耐穿刺程度,提升正新輪胎的市場定位。
另外,正新在大陸普遍佈建專賣直銷銷據點,結合通路業主打正新的MAXXIS品牌,主要銷售正新的輪胎,也是借力使力的方法。
正新建立MAXXIS的國際品牌形象,成效有目共睹,連續三年Inter-brand評比,MAXXIS是台灣前十大品牌。正新產品的毛利高,即使面對大陸廠商崛起,還有能力做進一步的全球佈局,在泰國、越南設廠以因應市場的改變與商機。正新的經驗,應證品牌行銷與通路的創新,為傳統產業創造的價值可觀。
(作者是標竿學院院長暨交大管理科學教授、正新橡膠總經理)
【2005/10/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