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錫鈴
台灣正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需求的是多元化人才;有了多元化人才,才能以創新研發、品牌提升競爭力。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現任常務理事蘇遠志,日前參加「2005台灣生技及保健食品產業」論壇時表示,政府希望生技產業能接續電子資訊產業,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成長動能;但投資者要有耐心,因為生技業研發過程長、投資風險大,不易快速發展、及時獲利;可是,一旦獲利,可能有十倍、百倍的報酬。
蘇遠志說,生技產業需要全球化布局人才,養成靠教育、尤其是創新智慧的教育,依目前的情況看,還要加把勁,投入更多努力、資金,才能培育業界所需人才。
他評量學校整體系所,認為生技分配的比例不太均勻,基礎研究人才已經足夠,產業化人才則明顯不足,這包括財管、法律、專利工程等,生技產業需要跨領域人才共同參與。
蘇遠志表示,培育多元化人才投入生技業,非常重要。現今各大學院校畢業生,與產業界需求仍有明顯落差,尚待企業提供在職訓練加以彌補,加強產學合作也是可行途徑。他強調,人才培育必須長期投入,否則在國際競爭力很難大幅提升。
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也持相同看法。他說,興大一向鼓勵產業界多與大學合作,以生物科技領域為例,就有逾400位教師,直間接參與生技研發工作,也設有生物科技發展中心,推動產學聯盟、加強與業界橫向連繫,且具跨領域優勢,往後將與業界密切合作、提供生技產業更多協助。
蕭介夫舉芬蘭為例,指這個僅500餘萬人口的國家,世界競爭力卻連續三年勇奪第一,主要因為產業界多在大學設置研發中心,達到「三贏」目的。
即產業界可減少直接投資,教師有充裕研究經費,學生有更多獎學金、並投入研發工作,特別是人才可符合業界需要、工作機會也多。
台大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教授何觀輝也說,生技產業很適合台灣發展,但產官學專業開發、一體合作,成功機會較大。
【2005/10/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