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經營知識/31版2005/07/07 黃楹進
2005/7/11
前些日子,學者Kotter和Heskett在一項為期4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許多組織的競爭力取決於該組織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以及組織中成員對於前述兩者的態度。因此,為了擁有高度的競爭力,組織中的成員是否保有「達人」等級之專業能力便成為主要關鍵。
人才培育的模式
以人才培育為目標的訓練課程與員工專業能力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推動訓練課程已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用以提升員工必要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人才培育的相關訓練課程可依照施行地點劃分為2大類:
1.在職訓練(On the Job Training,簡稱OJT)
OJT常被稱為教育培訓、在崗培訓、指導和訓練。主要是指在實際履行職務之中,上司或前輩對於下屬或後進者,以有計劃或具體的形式進行相關業務指導訓練。亦即透過親眼觀察和實際操作,在工作場所中進行各項知性熟練學習。
學者Broadwell亦曾指出,OJT是指工作現場的主管或其他領導幹部把工作的知識與技能傳遞給另一位同事的過程。OJT發生的場所就是實際的工作現場,或至少盡可能與工作環境相近的地點,並且工作的進行與訓練是齊頭並進的。
OJT的推行方法有很多種,包括塑造親身體驗的園地(如自主停線 )、確保深刻體認的架構(如老兵帶新兵或工作輪調)、進行目標提示(如多能工訓練)等。由於OJT對於問題的回饋相當快速,已儼然成為組織文化傳承的重要過程。
2.職外訓練(Off-JT;Off the Job Training)
Off-JT常被稱為研修、職場外訓練、脫崗培訓。主要是指在一個離開工作場所的地點,且受到控制的環境之下進行各項訓練,是一種脫離直接的工作所進行之教育和研修。
Off-JT透過知識學習、人脈形成、儀式參與方式,提供光靠OJT所無法接觸之各種重要知識的學習機會和管道,達成建立改革共識和開發各種能力。新進員工研修、經營幹部研修、公司外部舉行之講習會,或參加學會等機關團體舉辦的課程訓練均屬於此類。
職外訓練是在工作現場以外的地方進行,提供以團體為基礎的訓練機會,課程內容相當多樣化。培訓地點可以在工作地點附近,配備有專屬訓練器材的訓練教室,也可以是離工作地點較遠的公司行號或相關機構所提供的訓練。
兩者互補共存共榮
學者Miller指出,在過去工作場地以外的訓練機構並不普遍時,員工想要獲取某種專業知識或技能,往往只能跟在資深的員工身旁學習,接受師徒制的經驗式傳承洗禮。
近10多年來,職外訓練風氣漸漸普及,並非所有的訓練都是在工作 現場外進行,OJT仍舊是企業較常使用,應用領域也較廣的訓練方法。學者Wexley和Latham也曾經提及,有許多的訓練是發生在工作現場,而非所謂的訓練教室。
其實,OJT和Off-JT這2種人才培育的方式各有優缺點、基本條件、適用環境,實乃相輔相成與共存共榮。
OJT甚少會受到時間或空間條件之限制,適合學習與日常業務密切結合之實踐性知識和技能,所獲成果往往立即可見,與業務績效良窳息息相關。OJT也直接促進上司與下屬之間相互瞭解,且藉以加強彼此之間的信賴關係。
Off-JT因脫離工作之紛擾,故可專心致力於研修。適合學習具有系統性或高度專業之知識與技能,可促使公司全員形成團結一致的共識,並可提升全體研修學員之水準,達到一定程度。
時聞「教育乃是百年樹人的工作」,學校教育理應如此,家庭教育亦復如此,企業的教育何嘗不應如此?訓練課程乃是員工獲取專業能力的主要途徑,企業務須妥善安排員工進行OJT和Off-JT的人才培育 工作,才能讓員工發揮以廠為家的打拚精神,充分展現出最佳效率與最好效能。
總之,企業應塑造一個具有啟發性的組織氣候,全力做好人才培育的工作,培養員工廣博的相關知識和深厚的專業技能,除了讓員工的 工作能夠順利推展,也能夠替公司做好未來的人才儲備與養成,以利於永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