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8日 星期五

觀念話題》衝突與合流

■ 蔡翼擎
全球化已是擋不住的潮流,就如企業間的競合關係,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衝突與合流,也被趨勢觀察家視為重要的議題。最近在一場座談會中,出席的資深媒體人高信疆、台北國際書展基金會負責人郝明義,對此議題有精采的對話。
高信疆以一件往事來詮釋這個議題。當年哲學大師羅素提倡「世界主義」時,梁實秋先生曾滿腔熱血跑去質疑羅素:「一個弱小的國家應該先講求民族主義,還是世界主義?」羅素簡短明快的回答:「民族主義。先把自己建立起來!」
以兩位大師的理念為證,高信疆堅信,當自己還是一個弱小的組織時,若忘了自己是誰,很容易就會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滅;此時最重要的,便是站穩腳跟、先茁壯自己。他認為,高談闊論全球化的人,部分是「用世界的大框架把自己框起來,掩飾自己的弱點!」
高信疆進一步舉傳播理論中的「阿富汗主義」為例。60年代,美國提出這個傳播理論,形容媒體應以讀者關心的素材為報導的指導原則,否則就像是報導阿富汗這種邊緣國家,有誰關心?但2001年爆發的911事件,使全球至今仍籠罩在恐怖主義中,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才驚覺,自己多麼不瞭解阿拉伯世界。
不論國家或企業的經營,本土的認知與認同是創造價值的動力源泉,但本土化與全球化能否合流?郝明義認為,其實全球化與本土化並不衝突,相反的,在全球化的對照下,才益顯得本土化的重要;要駕馭全球化浪潮,必須立基於本土文化,再強化向外搜尋、與國際接軌的力量。
他表示,不可否認的,地球村已逐漸成形,目前的問題不在保存本土的傳統色彩,而是處理世界繽紛的各種色彩。要和諧的調適本土化與全球化,重要的是與世界接軌的「技巧」,包括科技與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世界公民的「心態」。
【2005/03/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