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9日 星期六

羅威舵手 簡化管理層級

■ 王永健
「任何人只要留心企業界的變化,當知道經過多年的積極降低成本,就快要達到他們自然的結尾,新的重點一定要擺放在成長優先,」羅威國際公司(Lowe Worldwide)執行長兼總裁家萊特(Tony Wright)胸有成竹地說。
這位羅威國際的新當家為了提振江河日下的公司,2月17日點燃了第一把火,宣布重大整頓計畫,雖然雄心勃勃,但對近年來顧客一一流失、管理混亂和併購錯誤的羅威國際,也隱藏著下藥過猛的風險。
去年11月,羅威國際董事會把任職奧美廣告公司(Ogilvy &Mather Worldwide)八年的萊特挖角過來掌舵,他便著手研擬整頓計畫,而他所推出的計畫,和羅威國際還沒挖角他前所聘的顧問之建議大異其趣。顧問的建議是:把公司在全球各地的85家分公司大砍到剩下15家至20家。
羅威國際幫聯合百貨公司(Federated Depart-ment Stores)、通用汽車公司(GM)、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雀巢公司(Nestle)、諾華公司(Novartis)、特易購超市(Tesco)和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等全球知名公司設計廣告,振衰起敝對同樣陷入困境的母公司Interpublic Group of Companies至關重要。
根據整頓計畫,萊特要使羅威國際回到滿富創意的根本,提供廣告客戶在國際性大廣告公司和小而美的公司之間另一種選擇。從198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羅威國際在這個利基市場廣受廣告客戶認定是創意十足的公司,因而迅速成長。
「客戶要求其廣告公司要能突破,跨多媒體、且能放諸四海皆準的創意,」萊特說︰「我們活在每日24小時、每周七天且全球互動的世界,貼近顧客才能無往而不利。」
他支持公司維持全球架構,但把區域管理層級減掉一層。他說︰「我們想要消除構想和顧客之間的障礙,把創意天衣無縫地傳達出去。我和拋棄我們的客戶談,發現羅威挫敗的問題核心不是工作的品質,而在於工作關係的品質。」
羅威全球的85家分公司俱在,5,400名員工也無人被裁,曼谷、倫敦、上海、紐約、漢堡、墨西哥市、孟買、巴黎、斯德哥爾摩、雪梨和維也納等12處的分公司變成「燈塔」,每一座燈塔督導所屬地區的其他分公司;例如,斯德哥爾摩照顧北歐,維也納則負責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形成母雞帶小雞與相互支援的功能性組織結構。
【2005/03/1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