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依蘋(會計研究月刊總編輯) 公報適用上了報紙頭版或者全版篇幅,恐怕是繼安隆案之後,會計專業對社會的另一大層面影響的最好證明。安隆案後,美國為了重建資本市場的秩序與信心,快刀斬亂麻式的頒佈了沙氏法案(Sarbanes & Oxley Act of 2002),成為自1936年證交法制定以來,影響美國資本市場最鉅的法案,法案最主要的精神與改變,便是加重了CEO、CFO的法律責任,還有就是PCAOB〈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成立,使得會計師由自律轉向他律。此外,過去美國、國際兩大會計準則兩大態勢拉鋸不下的型態也宣告結束,全球聚合的態勢已然成熟,歐盟甚至預計在2005年開始完全採用國際會計準則。 而國內,則是也隨同美國,加速與國際接軌的腳步,再加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博達、訊碟等案的發生,也讓會計師法、證交法的相關修訂加快腳步,影響所及即是企業管理階層的責任加重、資訊透明的要求日趨嚴格、內部控制機制的落實、風險管理機制的運作、公司治理精神的落實與紮根及董事會與監察人制度的落實與績效要求提高,當然這些都是必須建構在以能真實反映企業營運狀況的會計制度為基礎之下,如此企業的經理人、會計師、主管機關、投資人等整個財務報表價值鏈才能建立一完整的制衡機制,為資本市場的健全奠基。 掃除沈痾面對成果企業價值絕對提昇 在2005年開春,財會7號、34號、35號公報的研討會多達十數場,從去年年底開始延燒的相關新聞,更是首度上了報紙頭條及大幅版面,公報適用的最新新聞便是國巨因應35號公報提列資產減損120億,雖說金額看似驚人,企業界或許也會為提列減損所可能帶來的短空衝擊擔憂,不過由國巨提列資產減損的新聞來看,不論是媒體或法人都對企業經營者能坦誠面對經營實況的態度持正面肯定,所以,若是企業經營者皆能以此心態誠正經營、面對利害關係人,相信絕對是長多而非短空。 財務報表的數字是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企業股價表現要好,企業價值想要提昇,最根本之道,還是在一開端的策略思考,這樣的觀念早就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公報適用的相關新聞來看,令人高興的是,會計準則已經受到各方的重視與肯定,但令人擔憂的是,不應該將焦點過度集中於會計處理而已。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暨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委杜榮瑞就說,此三號公報最主要的精神在於國際化、透明化與專業判斷的重要性,除了象徵我國與國際接軌的程度加快之外,對財報資訊透明度的提昇、強調從決策時就必須尊重專業判斷的態度等,企業經營階層,或者是財務長也應當要有正確的心態,公報適用不是只有會計處理而已,合併報表的編製、資產是否有減損跡象、現金產生單位的確認、分攤的基礎等等,都必須由管理當局扮演主動積極角色,來決定判斷,並與會計師取得共識,而非僅僅依賴會計師。 非僅會計處理作業攸關企業整體決策 企業經營者若是能以掃除沈痾的決斷心態來面對,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企業應該思考的不是只有投資公司是不是該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資產是否減損、現金產生單位的決定、金融商品是否有損失,而是應從企業整體面來考量,包括:對企業的財務績效、營運活動、作業程序及資訊系統所造成之影響是什麼?是否有足夠的內部資源協助以達到相關要求?如何在尋求外部專業支援時,兼顧成本與效益?如何有效率的整合相關資源與議題?等等,企業藉此機會深入瞭解並評估新公報對財務績效之可能影響及因應決策,思考過去經營是否達到效益、作業程序是否合理而有效率,趁此機會改善流程、更有效率的整合企業資源及資訊系統、來讓企業經營績效真正的提昇。 因為會計原則的轉變只是一時,真正的經營績效才是永久價值提昇的真鑰。趁此全面檢視企業過去是否有績效不彰的長期投資以及閒置資產,或者說,如果資產賣掉的價市場值遠比留在企業內的可產生的價值更高,那為什麼不賣?所以35號資產減損的精神就在於企業必須重新思考企業的資產運用是否發揮效率與效能,資源運用的績效表現就難以遁形。此外,35號公報中的分攤觀念,若是管理當局能融合管理會計的精神,從長計議,其實對企業長期績效絕對有正面的幫助。 而34號公報規定金融商品必須先與以分類,在投資之初就必須要決定是否以避險為目的,這也意味著企業若是真心從事投資避險的理財行為,那麼就可以減低商品價值波動的影響,降低金融商品交易的風險(不論是投資的風險,或者是從事交易的內部控制風險),達到避免不誠正的交易行為。 至於7號公報合併報表的會計處理,企業應該要一改過去倚賴會計師的不正確心態,真正的去規劃準備各個投資公司間的整合問題,並結合合併管理報表的概念,真正提昇提供決策資訊的功效。此外,此號公報將合併的定義擴大,強調實質控制精神,對投資狀況的透明度提昇有絕對的幫助。 新公報所帶來的衝擊絕非僅會計處理的改變與會計成本的升高,其反映經濟實質的更深一層意義在於,管理當局對財務報表有最重要的責任,應從決策時就要清楚的評估,其最後經營結果會如何反映在財務報表上,並且也必須對經營成果要有坦誠面對的決心,從決策就開始思考在股東利益、企業價值至上的思維下,財務報表最終的結果會不會得到投資人長久的肯定與支持。 【2005/03/13 經濟日報】 |
2005年3月13日 星期日
財會公報修正衝擊》法規遵循外的關鍵思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