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貞美
企業經營成長,可以說是一種逐步漸進、累積經驗與成果的過程。近年來,在全球化激烈競爭下,少數中小企業仍順利成長,躋身1000大企業,營收高達數百億、甚至數千億元,在國際舞台上叱吒風雲。不過,更多的是仍待突圍破關的中小企業,期望營收一舉突破10億元關卡,整體營運能夠破繭而出。
事實上,長久以來,具有旺盛活動力與創業家精神的中小企業,一直是台灣經貿發展的主力;中小企業不僅創造了七成的工作機會,也囊括97%的企業家數。
為了協助中小企業升級,本欄特別挑選十家各個領域的成功企業,進行深度採訪;除了由企業主或高階主管分享知識與經驗,暢談企業及所屬產業的策略、策略執行與挑戰歷程外,也為中小企業提供建言。
這些企業包括:台灣第二大的塑膠射出機製造商富強鑫公司、出口值居冠的立式綜合加工機業者永進機械公司、揚聲器系統OEM與DVD套裝家庭劇院系統ODM領導廠商東亞科技、服務全球前20大IC設計公司與半導體製造大廠的思源科技,以及台灣研發重鎮與技術搖籃的工研院……等。
大者恆大 小企業難經營
調查顯示,由於全球化競爭加劇,以及「大者恆大」生存定律等因素,近年來,中小企業愈來愈難突破營收10億元的關卡,但另一方面,大型企業營收反而屢創新高,快速拉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距離。
以資訊管理為例,做好各種資訊建置或資訊安全管理,往往需耗費極大成本,中小企業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e化程度不足,未來發展將面臨瓶頸。由於資訊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多數中小企業也面臨「門戶大開」的宭境。
長期摸索 錯失商機
事實上,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都可能面臨不知從何處著手建置資安架構、或評估資安投資效益的困擾;或已擁有各種資安管理工具,卻仍有無法確實掌握資安程度的疑慮;但大企業資源較為豐富,遇到問題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往往須經較長的摸索,有時因此失去商機。
顯而易見地,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經營環境,更為艱險困難。台灣企業經營長久以來面臨的主要問題,如微利化、缺乏自有品牌等問題,不僅未獲解決,甚至已經形成一道道的成長障礙。
過度偏重製造與代工業務,缺乏品牌與通路的經營,一直是台灣中小企業長期存在的挑戰。
由此衍生的現象造成了更為嚴苛的挑戰,包括壓縮利潤、削價競爭,進而影響創新與服務能力,使得許多企業的成長因而停滯不前,負成長的情形更是屢見不鮮,最後許多企業因而被殘酷的市場競爭所淘汰。
經濟部去年7月所提出的「製造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顯示,台灣製造業最重視的銷售策略,以掌握需求並強化公司體制與機能占首位,其次依序是積極進入新產品巿場、價格訂定策略等。
不過,最值得關心的是,受訪製造業者中,雖有46%已投資進行研究發展的工作,但比較最近幾次的調查結果卻發現,有許多中小企業已經不再從事研究發展,導致整體產業的研發比例反而有降低趨勢。
研發創新 全球布局
以93年與89年的數據相比,研發費用降幅高達10.4%,這個問題亟需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視與因應,也點出中小企業接下來的生存成長之戰,愈來愈險惡。
中華經濟研究院針對台灣產業提出策略建議,由降低成本走向提升附加價值、研發設計及品牌行銷,是最為關鍵的作法。
此外,將原先的製程創新心力擴散到產品創新、通路創新,乃至於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更重要的是,由製造業升級為製造服務業,甚至是集中資源發展新興產業,尋求快速的結構轉型,都是必須採取的行動。
因此,本專欄希望從研發創新 (R&D)、全球化佈局 (Global)、國際行銷 (Marketing)、企業管理 (Management)、IT基礎架構 (IT In-frastructure)等五個角度,以各行各業的成功企業為師,由他們分享親身經驗、實務作法與策略理念,寬廣中小企業視野,協助中小企業突破10億關卡,並順利成長為中大型企業。
【2005/03/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