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先讀為快》誤判時間軸

書名:迷惑與決斷———SONY十年格鬥記錄
作者:出井伸之
出版:漫遊者
經營所謂的跨國企業究竟是什麼樣子,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就好比以時速12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只要一瞬間的判斷錯誤,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事故。
而且,就算可以準確的判斷,也不見得就能夠基於這個判斷做出指示或命令,讓情況有所改善。換句話說,企業和人體很類似。即使血壓或膽固醇的數值改變,也無法照自己的意思去改變細胞。同理,單憑執行長一個人的力量,很多時候是無法改變什麼的。
老實說,的確有很多地方都發生錯誤的判斷。無論如何,SONY一個月的平均營業額6,000億日圓,這個數字相當於大型民間電視台一年的營收。因此在這樣龐大的生意中,隨時都有可能產生錯誤的判斷。
慢半拍 影響深遠
如果一一回顧這些錯誤,大概會令人非常懊惱,但是要歸類最常發生的錯誤,我想應該莫過於「誤判時間軸」。簡單的說,就是認為應該即將會發生的事,卻遲遲不發生。而對有些事的預測是應該還不到時候吧,卻很快地就發生了。因為發生這樣的時間誤判,也許只是慢了片刻,但所造成的影響卻是一、兩年的落後。
電視的發展就是一個例子。1997年發售的SONY特麗霓虹映像管平面電視WEGA大受好評,1998年到2000年,SONY在電視市場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市場占有率也從原先的12%大幅提升到25%,終於超越松下。
這對SONY來說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然而我卻沒辦法盡情的歡樂。當時我所擔心的是「這會不會造成SONY在下一次的競爭中落後」。
當時,電視螢幕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的選擇,究竟是液晶好還是電漿好,業界的競爭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最初,夏普全力投注液晶電視,松下主攻電漿電視,SONY則是鎖定電漿液晶Plasmatron的技術(譯註: Plasmatron是在電漿結構的背面,加入液晶板及背光,可以提升顯像的精細程度、提高亮度、加強對比和使色彩更飽和)。
每家廠商根據各自不同的技術進行薄型電視的開發。然而,對SONY來說,因為特麗霓虹映像管平面化的成功,導致切換新技術的過程更為困難,會不會造成SONY變成落後其他競爭者……,我非常擔心這點。
事實上,SONY投入液晶電視的時間點的確比其他廠商都晚。主要是因為當時公司內部對於要選擇液晶、電漿、電漿液晶傷透腦筋,遲遲無法決定,因此造成時間點上的落後。
做選擇 需要勇氣
然而,不管選擇那一項,都沒辦法知道究竟是不是正確的選擇。這其中的差異只是一線之隔。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人去強調液晶的問題,但是在開發的過程中,不管是哪一種技術都會有很明確的缺點或風險,所以不管是選擇那一種,都需要相當的勇氣。
我並不是放馬後炮,事實上這種程度的落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不久之後,SONY就決定在液晶電視的戰場捲土重來,目前也已經擠入領先群容。也就是說,短暫的時間軸誤判,是可以靠時間來解決的。
相較之下,至今仍然讓我耿耿於懷的是「那個時候,決定放棄主力的電漿液晶真的對嗎?」因為液晶電視頂多再流行十年或15年吧。真正的映像管應該是靠自己本身發光,所以不依賴背光就不會亮的液晶應該不會是最後的選擇。如果從長期的策略來看,搞不好會有將電漿液晶持續當作是主力商品的選項。
但是,當時針對這三個選項,究竟該選哪一個,急需執行長來做決定。而且,執行長的決定必須帶領大家邁向成功。如果能從理論上來判斷是對或錯倒也容易,但是究竟要選擇哪一個才能得到好的結果,這種選擇是最困難的。
不成功 絕不罷休
如果得不到結果,就會被視為失敗。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很多時候必須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成功絕不罷休」的想法變得非常重要。也可以說是對於「不成功絕不罷休」的執著。即使是VAIO系列,在剛開始的前兩年,也是慘澹經營。如果在那個時候決定放棄,應該就會被烙印上「大失敗」的記號。然而我們選擇堅持下去,秉持著不成功絕不罷休的決心,終於讓VAIO成為暢銷商品。
要完成一項商品是必須花時間的。要集合人才、組織團隊,讓他們徹底發揮功效,才能做出好的產品。如果沒有耐心等待時機的成熟,早早就選擇放棄的話,所有的企劃案最後都會是以失敗終結。
不要因為短暫的挫折而動搖開發的決心,要能抱持長遠的展望,持續堅持自己的判斷。所以,我覺得「忍耐」對執行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修為。
(作者是SONY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2007/11/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