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利浦.科特勒
如果問:「你打算把東西賣給誰?」請不要回答「每一個人。」我們不能接受這種答案。
我記得席爾斯百貨公司一位高階經理人的答案是:「我們賣給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能在我們店裡買一些東西,例如衣服、鐵錘、家電…」接著我問:「有很多青少年到你們店裡買衣服嗎?」「沒有,沒有我們期望的那麼多,但是他們的媽媽會到席爾斯買東西。」「這麼說來,不是每一階層的顧客都很喜歡到席爾斯買東西。」「對,這點我們承認。」「那麼,你們為什麼不主攻真正喜歡你們商品與服務的客層,而不是吸引每一個人都到你們店裡來?」他說不出答案。
幸運的是,大多數公司不會回答「每一個人」。但這不表示他們找對了重點。一家女裝店可能會說:「我們賣衣服給20到50歲的女性。」我會說,這群人是範圍相當大的客層,需求也相當不同,比較年輕的女性可能需要社交場合的衣著,35歲以上的女性,很可能對工作和居家服裝的實用性比較感興趣。
女性內衣「維多利亞的秘密」執行長韋斯納,成功創設Limited女裝連鎖店即為一例。
韋斯納的父親開一家女裝店,賣給不同年齡層的婦女。後來韋斯納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上行銷學時,教授談到市場區隔,他問父親:「我們為什麼要賣這麼多女性所需要的這麼多種服裝?」他父親回答:「答案很明顯,我怎麼知道哪一種女性會走進店裡來,兒子,我覺得送你去上大學是浪費錢。」韋斯納接掌家業後,他針對商品作出區隔,只賣20多歲年輕女性喜歡的衣服,全力以這個客層為中心,包括雇用相同年齡的年輕售貨員,店裡播放年輕女性喜歡的音樂,採用吸引這個客層的顏色,還把公司名字改為Limited。
很多公司的確能夠辨明不同的市場區隔,為每個選定的區隔提供產品與服務。因此一家鋁廠可能用不同的條件,賣鋁給飛機製造商、汽車製造商、營建包商和廚具廠商。
但我的問題是,這家公司是否真正評估過不同區隔的相對獲利。這家鋁廠顯然投下了資源,服務每一個區隔,但是否評估過不同區隔的可能投資報酬率?是否定出不同區隔的先後順序,重新分配資源到獲利比較高的區隔?
(本文摘錄自商周出版的
《科特勒行銷金律》)
【2005/12/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