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翼擎
每年畢業季一到,碩博士論文及國內外期刊收集最齊全的國家圖書館、台大總圖書館、政大社會科學館,到處可見「朝聖」的各校研究生。只見影印機前大排長龍,每個人手裡抱著一疊國內外論文,伸長脖子焦急的張望,希望在圖書館關門前能把手上那疊論文印完回家參考;可是,雖然十幾台影印機分秒不停地運轉著,隊伍卻前進得很慢…。
碩士生 向論文說拜拜
有人感歎「真是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也有人感歎「勞民傷財哪!」然而,一旦論文出爐,那歡喜還真是充實!若沒經過這麼一次論文挑戰的洗禮,拿到的學位總讓人有似真似幻的感覺,這情景、這心情,在不久的將來,部分商管學院的碩士生將不必再經歷與體驗了。
教育部高教司今年推動「專業學院」制度,讓高等教育學制與國際接軌、合理化研究所學程的規劃,同時依國際制度將行政及資源配置重心由「學系」轉回「學程」。
接軌後的新制將能突破目前學系各自為政、籓籬四起的發展瓶頸,使學院能統合運用師資及教學設施等資源,統一規劃各系共用的課程與學程;另一方面,醫學、法學、企業管理、建築及設計等需要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學門將成為「專業學院學程」,由學院統一規劃運作,這類學程將以「人才導向」為發展綱領,碩士畢業生不要求寫論文,可以課程學分抵免或撰寫實務個案代替。
在教育部高教司委託下,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已召開幾次討論會議,邀請各大學商管學院代表討論推動事宜。日前該學會舉辦的「管理教育高峰會」及該學會理監事會議,也再行彙整與討論各校意見,勾劃出更具體的推動計畫,同時已委請政大商學院教授吳思華規劃商管專業學院學程,預計95學年開始實施,不過初期由各學院自願性參加。
專業學院 以院為核心
空中大學校長、管科會理事長劉水深表示,新大學法原本就在凸顯以「院」為大學運作核心的精神,「專業學院」的推動,對商管學院而言即在落實此項精神,因此大方向上很容易取得共識;對學生而言,大部分的改革是在行政面,影響甚小,唯一攸關的是學程學位的變動。
劉水深指出,「專業學院」制度運作後,將結束商管學院碩士通稱為MBA的傳統,朝向與國際接軌的MS(Master of Science)和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分軌發展。
按新制,大學資源將以學院為中心統合管理運用,院下各系系主任就像企業的「產品經理」,負責設計「產品」(學程),如會計、財務金融、行銷、資訊、生產管理等碩士學程,並據以向學院申請預算。這部分的碩士學程吸收的是應屆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拿的是MS學位,偏重於理論與專業技能的培育;另外院下設置企業管理專業學院學程,吸收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拿的是MBA學位,偏重跨領域的管理知識與管理實務的訓練。
教學並重 理論實務兼顧
以商管學院的角度來看,MS與MBA分軌有利於長期發展,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士軍以企業運作來比喻,他說,生產、行銷、財務、資訊、人資等傳統五管就像是「關鍵零組件」,偏重專業技能與品質的提升;企業管理則是使用關鍵零組件生產的「系統產品」,不但涵蓋所有介面管理,還須注入專業經理人的創新能力與倫理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必須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調整產品價值。這兩個學程設計的理念與目的都不相同。
劉水深舉醫學院為例,「基礎醫學」是由學院的醫學博士執教,但「臨床醫學」相關課程就必須由有臨床經驗的醫生執教;部分高等教育學程的基本性質是「教」與「學」都必須理論與實務並重,這些學程不但需要具有實務經驗的師資投入,學生也需要有工作經驗才能吸收。
中山大學與輔仁大學今年通過AACSB認證,在評鑑過程中,AACSB認證單位對於我國商管學院碩士學位都稱為MBA十分不解。劉水深指出,專業學院的推動就是讓高等教育產業的組織結構合理化,符合社會需求並與國際接軌。
【2005/12/1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