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1日 星期五

馬屁文化在企業部門有用嗎?

■ 郭冠廷
奉承拍馬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儘管此種行為讓人覺得肉麻噁心,也無助於組織效能提升,馬屁文化卻總是屹立不搖。
馬屁行為是一種交易。「被拍者」內心縈繞已久的聲音,忽由他人口中說出,甚且加油添醋、誇張藻飾,豈能不有如覓知音的狂喜。馬屁不只用語言表達,還可以實際行動表現,讓「被拍者」的感動更加無以名狀。狂喜、感動之餘,「被拍者」對於「拍馬者」或加官晉祿或厚賞。如此這般,完成一樁馬屁文化的交易行為。
類此的奉承拍馬行為,史不絕書,但多發生於公部門,企業部門較少見。主要原因之一是,公部門通常以公家資源獎賞拍馬者,「被拍者」也樂得以公家資源來換取個人心理的滿足。
企業部門馬屁文化不盛行,是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企業家拔一己之毛,以利拍馬者之身,顯然頗不符合經濟效益。即使企業家願意慷慨拔毛,和公部門的民脂民膏比起來,顯然不足,對於馬屁精無法提供強烈誘因。
另一個原因是公部門多為獨占事業,企業部門則須面對市場競爭。公部門充斥馬屁文化,固然有損行政效率,卻不致因此倒閉。
企業部門如果放任馬屁行為,則必狗腿蝟集、人才離散,造成公司喪失競爭力,遭市場淘汰。精明的企業家為了維護公司制度的公平正義,以鼓勵創新、研發,通常不會容忍狗腿橫行。這也是馬屁文化通常在企業部門無用武之地,在政府部門卻能無往而不利的原因。
競爭的環境,往往是制度公平正義的溫床。為了因應外部競爭,企業必須用人唯才,賞罰分明,制度的設計也就容易傾向公平正義。
缺乏外部競爭,主事者易為小人、馬屁精所包圍,人治便取代了法治。
自由競爭市場,其勝負固然無情,卻迫使多數企業獎掖人才、維護公平正義,並杜絕馬屁文化。光是這一點,自由競爭市場就甚值歌頌。
(作者是佛光人文社會學院非營利組織研究中心主持人)
【2005/11/1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