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珮馨、蔡翼擎
高等學府為了培養輔導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設計有「導生制度」,用意在正規的課程外,提供師生更多的互動機會,可惜的是,導生關係常流於形式,導生費也常成為「大吃一頓好料」的代名詞。
以台大會計系為例,導師通常是主要必修課老師,一班有60到70個學生,除了一般課堂互動,半年下來,只有在學期末的導生宴,可以坐下來聊聊天,但學生人數多,光記名字就不容易了,根本不可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個別需要。
有些大學會從課程設計著手,從不同的角度規劃,培養學生更全面的人格特質。成大會計系主任、財金所所長王明隆表示,他希望在成大會計系大一或大二的課程內開設類似「會計與人生」的課程,幫助學生提早瞭解財管人員及會計師的職場情境,及建立財管對公司治理的社會責任觀。
台大管理學院從1998年起,結合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網,舉辦一系列的「台大美育講座」,希望透過音樂陶冶,培養學生更寬廣的人格特質。
不過,制度性規劃的成效有限,太輕鬆的課程,容易被學生當成「大補品」,根本不當一回事,反而是課外的社團活動,成為培養學生群體合作、訓練EQ彈性的機會。
今年暑假摩根富林明投信推出的「反虛華,Be RICH」,吸引300多名大專院校學生,涵蓋企管、財金、行銷、廣告等等不同科系,透過這些自發性的競賽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專業技能,更可以磨練人際關係,平常校內的社團活動,不管是金融管理相關社團,或是一般的服務性、音樂性、技能性社團,都是學生「玩」在一起的好管道,也補足了學校難以提供的EQ磨練。
【2005/09/1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