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CEO視野》逆境

有名的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孩提時期起就飽受環境的折磨。因為家道中落,還在就讀小學四年級(9歲)就被迫輟學去當學徒。但是即使遭遇此逆境,松下並未因而氣餒或自怨自艾,他盡可能努力工作,只希望搏得雇主歡喜。

正因為年輕的松下能夠不畏逆境,用樸實、開朗、健康的心態拚命努力工作,爾後才能創立有名的「大松下」(松下集團)。

當時,和松下一樣處於困難境地的孩子應該為數不少,但是多數孩子還是有畏縮的本性,有時也會興起怨恨和痛苦的心,心想為何好人家的小孩能夠上學、還能夠吃好穿好,唯有自己如此貧窮?凡是持著這種退縮、痛苦的心情度過青少年時代的人,成長以後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成就。

遭逢苦難懷抱開朗與感恩之心

因此,我認為即使在遭逢苦難時不能以平和的心情接受這些命運,或保有感恩的心,至少也要避免自己存著嫉妒或憤恨的心才好。松下幸之助就是因為能夠在逆境中忍耐,並且以開朗的心情拚命努力,日後才有如此大的成就。

回頭看看現代的日本,似乎正好相反。許多父母很刻意地不讓自己的孩子受苦,總希望他們能輕鬆過活。然而,不就是這樣的教育思維,才讓17歲少年的殺人事件開始發生嗎?

在比我們更早的時代,很多孩子為了幫助父母維持家計,從小就得拚命努力地工作;我的時代也有不少親朋好友,從小就得幫忙父母工作,也是為了幫忙分擔家計。我發現在這種貧窮的家庭,幾乎不曾出現過窮兇極惡的犯罪事件。要知道並非因為是孩子,就不應該辛苦工作,辛苦工作反而是磨練人格品性不可缺的工具。

事實上,就算無法產生膽識,只要有勇氣,也能夠轉化成相當的執行力;然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人類才會拿得出勇氣呢?通常只要有大公無私的藉口,勇氣自然就會湧現。因此,在培養出大無畏的膽識之前,不妨找一些正當理由來鼓勵自己。例如:此刻如果我不出面,局勢恐怕會變得很難料吧?我如果不努力去完成這件工作,公司的下場會如何呢?

培養膽識別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大義和志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志向主要是指個人的目標,大義則是指非利己的、捨棄個人立場的且對眾人具有重大意義的事物。

有膽識的人,做事不需要假藉任何名義來鼓勵自己,但是像我們這種普通人,每當挑戰極遠大目標的時候,就有必要給自己一個名義,然後藉此名義鼓勵自己去完成這個目標。

欠缺執行力的人或凡事做不好的人,具有一個通病,心中總是盤算著:「上司交待做的這件事,做了對我有利嗎?成功的話可能調薪,還是可能調升經理?萬一失敗,最好能找個台階下。」由於凡事只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往往也因而失去了執行的勇氣。

像這樣不給自己一個名義或理由就辦不成事的人,事實上並非少數。對這樣的人而言,成功的秘訣在於:凡事不妨試著先擺脫私心,為自己找個具說服力的正當理由吧!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稻盛和夫哲學──人為什麼活著》)

【2008/01/3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