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前,台灣製造業處於品質荒原,對品質的概念陌生而缺乏,使得Made In Taiwan成了價廉物不美的代名詞,政府因而大規模推廣全面品質提升運動,導入「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觀念,以及各種品質改善手法,引燃品質改善的火種,全面品質提升運動如火燎原般,一舉提升台灣製造業的品質與價值。 在一般企業關注品質之際,人稱「品牌先生」的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施振榮,已將眼光放在品牌之上。 擁有30年以上自創品牌實務經驗,品牌達人施振榮直言,經營品牌的能力,已成為未來產業升級的重要核心能力,是全面影響台灣產業升級、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企業與國家競爭力關鍵 他強調,台灣想要突圍而出,除了在技術提升、人才培育、管理效能等方面持續進步之外,也有賴品牌形象的建立。儘管每個產業要面對各自領域的不同課題,但有一共同而且無法迴避的挑戰,就是品牌經營。 施振榮認為,台灣也需要像以往推動全面品質提升運動一樣,致力於推動「全面品牌提升運動」。但是,全面品牌提升運動相較於全面品質提升運動,難度更高,實行起來更不容易。 原因在於:品質與品牌有很大的差別,品質是理性的,品牌則以感性成分居多;而且推動品質提升運動是有舞台的,因為企業本來就在生產產品,只是產品缺乏品質,不提升品質,企業就無法存活、持續成長,所以順水推舟,推動起來比較容易。 每個人都是品牌螺絲釘 目前台灣推動品牌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企業主不願意踏出第一步,也因此使得品牌的舞台不存在,即使有,也小得可憐。有些企業主認為不做品牌企業照樣也能活下去,所以無意於此。施振榮認為,目前品牌台灣的推動,要像推動全面品質管理一樣,以同樣的用心與熱情來投入。 施振榮感嘆,他提出「微笑曲線」已經很多年了,但到目前為止,台灣還是有很多企業「笑」不出來,原因就在於觀念及文化;文化就是價值觀,也是所有行為的基礎。他強調,企業要轉型必須先轉念,台灣企業主的基本觀念要改變,挪出時間深入了解品牌,而不是只做表面工夫。 他指出,很多人將品牌的概念,局限在廣告、創意的角度,以4P來思考品牌,以為花錢就能把品牌做起來,事實上砸錢做品牌是一種誤導,也是一種迷思。廣告對品牌而言,是最顯性的,但也是最枝節的一部分。 品牌管理必須全體總動員,每個人都對品牌有責任,品牌關係到每一個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每個人都要有明確的意識。 因此,品牌是全員的責任,組織內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與品牌有關,每個人都是「品牌螺絲釘」,從CEO到總機,從設計、生產到行銷,環環相扣,其中任何一個人不盡責任,就會影響品牌,傷害品牌。 施振榮強調,品牌經營是全方位的工作,任一個環節的任何一個螺絲釘鬆了,很可能品牌就此垮台,品牌是全員的責任,企業所有人都要在CEO的帶領下,共同為達品牌願景及目標而努力。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服務綜合組經理) 【2008/08/10 經濟日報】 |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品牌經營 產業升級重要課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