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楊雅惠】 清朝乾隆皇帝喜歡下鄉查訪民情,一路遊賞山水風光,同時深入百姓生活。傳說有這麼個故事,展現出乾隆對經濟的宏觀思維。 江南有個縣城地脊人瘦,童山禿禿,乾隆叫巡撫來問:「該地有何特色?」忠誠的老巡撫捻著長鬚答道:「啟稟皇上,該地路荒民貧,只有個山裏小礦。最近派了個新知縣,政績尚待觀察。」 乾隆下了御旨,通知該地知縣好好整飭建設。六個月後,乾隆率領著巡撫前往,原以為將見到赤貧縣城,竟是大路坦坦,長橋寬寬,當地知縣率著百姓拱立兩旁,一路歡聲相迎到行館。年輕的知縣高聲報告:「為了迎接聖駕,在下特地新修大道,搭建行錧,希望陛下滿意。」 乾隆回頭問身旁的巡撫:「吾卿,你有何看法?」嚴謹的巡撫皺著眉頭,低聲呈報:「此地原為貧脊之地,資源有限, 到底知縣何來資金大修土木?臣提醒皇上,這其中恐有貪贓枉法、屠凌百姓之嫌。盼聖上明察。」 乾隆陷入深思,次日,他微服出巡,進到一家客棧,點了幾道小菜老酒,問起客棧老闆:「這條道路最新拓寬整建,看來可要花不少銀兩,收刮不少民糧吧?」老闆笑咪咪道:「客倌,您們一定是外地來的,有所不知。以前整個縣城沒一條像樣的道路,走在凹凸路上不小心就會跌個踉蹌。一聽說道路拓寬可嘉惠鄉里,跑馬行轎方便,貨物買賣順暢,鄰近的商家買氣都會帶動,這便使遠近的鄉紳們紛紛自動贊助了。本客棧近來上門投宿的,聞香下馬的顧客,都多了不少呢!」 雅好字畫的乾隆進到裱畫行,聽到書生正交談著:新蓋的行館未來不會閒罝,要作為名師學堂與學舍之運用。路過的礦工擦著黝黑臉上的汗珠:「哎呀呀!我們原本失業,挖礦之後,一家大小溫飽了。我這個不識字的粗人,搞不好那天出個狀元後代。」大夥兒燦爛地大笑。 建設鄉鎮,提振經濟,只要規劃得當,會影響社會多個層面,透過一環扣一環的經濟生產活動,創造商機,降低失業,帶動民間投資,締造安居樂業的永續環境。因此,不能把公共建設只作一次即景式的短淺運用,須看其所能帶動的周邊影響,充分發揮其直接與間接效益,把短期功能延續出長期成果。 至若有人質疑資金來源不潔之情事,是否該建設便因此而裹足不前?只要是心懷大志而有正確理想者,便應勇於任事,怎能因質疑貪瀆的雜音,便任憑鄉里荒蕪?再說,若確能創造樂利景象,自能激發出企業之投資意願,不但有助於疏解資金的壓力,甚至可充裕國庫。 乾隆結束訪察之後,站在邊境,回望這個富足縣城,頻頻點頭。乾隆對留心弊案的巡撫說:「你,是個忠臣。」轉頭對治理有成的知縣說:「你,愛卿,是個能臣。」 不多久,這位知縣便接到拔擢的聖旨,委以經建重任。這樣的能臣,其恢宏眼光,積極任事,乃是一國所需。 一方面清廉防弊,一方面開創建設,社會制度若夠兼備兩方面利益,自是理想佳境。但是,若只顧其中一面,走入極端,並非社稷之福。假如過度防弊,使得政府首長畏縮守成,無法放手施展抱負,會造成發展停滯不前。至於若干不肖官員假借建設之名,橫行貪瀆之實,乃不為百姓所容。一旦社會無法兼顧兩者,陷入空轉泥淖,則未來家國之前途堪憂矣。這個社會宜於兩者之間取得兼顧的平衡點,在思路上需要大智大慧,宜慎宜省!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財經策略中心主任,專長貨幣理論、金融制度、產業金融) 【2006/12/05 經濟日報】@ |
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楊雅惠談創意》話說乾隆識能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