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冲
什麼球有時圓有時平?答案是地球。哥倫布於15世紀末自歐洲西行擬至印度,雖未成功,但得以回報皇室,地球是圓的。21世紀名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自歐洲東行,訪問印度,有不少發現與感觸,回家後對其夫人表示「Honey, I think the world is flat」。佛里曼2005年新著「世界是平的」,頃獲金融時報年度最佳財經書籍獎,佳評如潮。其實依我淺見,該書只是佛氏1999年另一名著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的續集,如以突破性言,1999年作品才是真正洞察近20年來全球化現象最具指標性意義的著作。
甫於12月18日落幕的WTO香港會議,場內呈現的正是全球化下最熱門的議題,場外則是來自世界各地反全球化的抗議人潮,猶記五年前我在扶輪社聯合例會演講全球化時曾說:「全球化運動尚未全球化,但反全球化卻已全球化」,證諸今日,倒有幾分正確。此次WTO香港會議之議題其實涵蓋甚廣,但因新聞重心在各種農民抗爭活動,農業問題乃成為世人焦點。會議結束,勉強達成已開發國家在2013年取消農產出口補貼的結論,而美國面對西非國家壓力,亦同意於2006年取消對棉花的補貼,類此共識被金融時報謂之為better than none(聊勝於無),顯然不符理想。
談到美國對棉花業的補助,不能不提在金融時報金書獎入圍卻以些微差距飲恨的另一本好書「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書名看似顛覆傳統,實際上是經濟學教授Rivoli在觀察學生反全球化活動之過程中,突然想到身上穿的T-Shirt究竟從何而來?該衫雖然是在邁阿密購買,標明中國製造,但追根究柢,到底源自何處?經R教授逐站訪問,溯自棉花產地美國德州的農場開始,追蹤棉花自美國出口至中國,經紡紗織布裁剪製衣之過程,成為一件素色的T-Shirt,然後再遠渡重洋至美國加工,進行染色印花,再透過銷售系統送至消費者手中,等到美國消費者以捐贈、拋棄或廉讓的方式汰舊後,該T-Shirt又隨同其他舊衣經慈善團體或切貨業者轉送至西非各國,開始T-Shirt的第二春。
在漫長的追訪過程中,R教授不斷發現問題,亦不斷發現答案,其原以為自由市場的美國其實對棉花產業有很高的補貼,其補貼數甚至超過西非某些產棉國家的GDP;同樣R教授原以為中國紡織成衣業是壓榨勞力的sweatshop,卻觀察到工廠中的女工以能離農而竊喜,且能享受婚姻與生涯規畫的自由。至於在淪為舊衣市場的西非,R教授驚訝地發現當地竟有充分自由的市場經濟,價格機制充分發揮,渠舉出許多實例說明,其中一例提及在西非舊衣市場中良好衣況的男衫比女裝貴四至五倍,其原因是美國女性購衣消費力強,穿用時間短;而男性消費力弱,穿用時間長,因此造成西非市場good condition的男裝供應量遠遜於女裝,在供需原則下自然產生價格的差異。
在高度開發國家,看到自由貿易的障礙,在低度開發國家,卻見到自由貿易的體現,藉此諷刺的對照,R教授是在尊崇抑或貶抑全球化?以棉花為例,在標榜自由貿易的美國,存有傾全國之力甚至幾近「共犯結構」的補貼與促銷體制,簡單言之,縱然美國履行在香港會議的承諾,亦不過是出口補貼的取消,其他後援機制包括研發、行銷、輔導及各種準補貼行為(例如農藥農機的協助)依然存在,R教授亦承認不論有無補貼,西非棉花均非美國的對手,因此單靠自由貿易並不能解決問題,國家整體競爭力反可能成為關鍵。
開發程度不同的國家適用相同的自由貿易原則,正如同相撲選手中最低階的序之口,突然遇上橫綱,不免摧枯拉朽,後果不難想像,橫綱除經驗、技術外,背後擁有綿密的後勤作業,有如美國棉花政策綿密規畫,這應是R教授的T-Shirt透露給台灣農業的訊息,也應是楊儒門所期望的答案。
【2006/01/09 經濟日報】
1 則留言:
Do you mind if I quote a few of your posts as long as I provide credit and sources back
to your webpage? My blog site is in the exact same area of
interest as yours and my visitors would genuinely benefit from a lot of the information you present here.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is okay with you. Many thanks!
Feel free to visit my web site ... コーチ 時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