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5日 星期日

財務報表 到底能做什麼?

■ 陳依蘋
會計,常常被人挑戰的就是,調整一下,數字不就出來了嗎?報稅有報稅用的,老闆自己要看的,要貸款有給銀行看的,如果是公開發行、上市上櫃又有主管機關規定的編製準則所編出來,給會計師看過的,到底哪一個是比較可以信賴的?姑且不要談真與假,應該說,到底哪一個是比較貼近營運的真貌?
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否認在企業報導系統產生的過程中每一個投入的價值鏈,包括管理當局、會計師、主管機關、資訊傳達者、準則編製者的投入與努力,所以,與其說財務報表不值得信賴,不如說,企業報導的學問值得花時間與精力好好研究。
大部分投資人很少會去深究所投資的個股的財務報表,頂多,會看看本益比,看看每股盈餘(EPS)而已,我們來仔細想想,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冒險的行為。財務報表有四大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股東權益變動表。一般投資人最重視的EPS,是從四大財務報表之一的損益表中的盈餘數字除以發行股數所算出來的,我們常說盈餘是所謂的「最後的底線」,亦即它是損益表中最尾端的數字,而更有人以河流溪水做比喻,他們說,河流在源頭是最清澈乾淨的,到了河流的下游,經過了許多區域,下游的水通常比較混濁,或者該說在川流之間受到泥土砂石的影響,而使得清澈的程度受到影響。這沒有任何汙衊的意味,而是,在從損益表頂端的營收開始,每一項科目都有它提列的會計原則與會計方法,數字的大小,會因為不同原則與方法會有所差距,(這是允許的,企業管理當局絕對有權利選擇適當的會計原則與會計方法。而正因為這樣,這種灰色地帶是會計受人誤解最大的地方),也因而影響到盈餘。
這只是損益表喔,損益表在投資專家的眼裡,其實不算是最重要的財務報表,要透徹了解企業營運,應該要看現金流量表跟資產負債表。只要想起喧騰一時的博達案,很多人事後諸葛的說,其實早就可從博達的現金流量表看出端倪,現金流量表的重要我就不用多說,資產負債表更有財務報表專家稱之為投資防禦性的武器,只是過去太多人把焦點放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理當受到更多的注意。
而要了解企業的營運真貌,恐怕不是只有財務數字就可以解決,記住,投資是看未來,但是財務報表中的數字是營運的結果,是企業的過去。這也是在公開說明書中,有著致股東說明書、產業概況、以及未來展望的原因。也就是企業的管理當局希望藉由文字上對未來的描述來協助投資人了解企業未來可能的發展,國外甚至有管理當局聲明書(MD&A),而近年甚至有所謂價值型報導模式的提出,以預測性、非財務的資訊,或者說將企業產生價值的方式清楚地表達報導,來呈現企業的價值。會有如此多的資訊,顯見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資訊,恐怕早已不能滿足投資人的需求,也無法解釋企業股價市值與帳面價值的差距,很多無形資產從財務報表上根本看不到,有人甚至比喻,傳統財務報表就好像是不完整的圖像,不過,在新一代包含企業智慧資本的揭露的報導系統尚未發展完備之前,財務報表恐怕還是了解企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果說財務報表是企業行為的歷史軌跡,如何從軌跡去觀察預測未來,應該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作者是會計研究月刊總編輯)
【2005/05/1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