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訊
本報、TVBS、交通大學、交大思源基金會、日月文化集團、寶鼎出版社合作出版彼得.杜拉克的一系列影響力鉅作,並邀集國內管理教授與企業家展開「領導人世紀對話」研討會,第二場由政治大學智慧財產所所長劉江彬、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徐木蘭、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袁建中、創意電子執行長石克強,針對杜拉克基金會《組織力》一書,展開跨學產界的精闢導讀與對談,以下是精采摘要: 徐木蘭:在管理學院任教20多年來,我發現彼得‧杜拉克是個非常有創意的學者,雖然他在學校的升等不是很順利,但活到老,學到老,也寫到老,不斷的思考;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的長壽不只是藉由飲食和運動,還需要不斷思考,讓腦細胞不停活動,比較不會老化。有關組織效能的啟發,近來引起高度討論,但迄今專書或論文均以「執行力」與「創造力」等名詞來探討,以「組織力」觀點來討論組織效能的提升,是本書難能可貴之處。 這本書雖然名為《組織力》,事實上是用13個章節的13個觀點,來說明要如何提高組織效能。從歷史的演變來看,「組織」是人類任何一個社會不可避免、應該有的單位;組織可大可小,最小的組織單位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慢慢的又有了次級團體。 原生團體是以信任和愛為管理的磐石,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但是次級團體的成員是來自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因而讓管理學者有發揮的空間,所以現在講的管理,適用的對象都是次級團體。 提高次級團體效能 次級團體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工作組織,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薪水,或是為了一展長才,所以這些人聚合在一起而成為一個組織,組織領導人則訂下使命,讓大家去達成。這本書主要談的就是如何提高次級團體的組織效能。 組織整頓 先掃除蜘蛛網 本書第一章「組織內部整頓」,談的是計畫性棄守;先把蜘蛛網掃掉,重新檢視組織的使命,規劃組織的領導力,除此之外,領導者更要內省,再塑造夢想管理。第二章談「高信賴組織」的五種特質:緊盯錯誤;反對簡化解讀;保持營運敏感度;矢志維持彈性;流暢的決策架構。 第三章「行銷領導力」指出,行銷是領導者必備的關鍵技能,領導者必須清楚傳達激勵人心的願景;將員工視為顧客來做內部行銷,也要組織的每位成員把重點放在顧客身上。第四章「隔間裡的觀點」談論組織內外溝通的重要性,以及「文明資本主義」的必要性;組織需要能分享經驗與彈性多樣化的工作團隊,主管應該讓員工快樂。第五章「經濟正確的領導力」,分辨舊式領導的控制作風,與新領導形態的授權、開放與分享。決策分權及經濟正確的巿場法則,對領導者是很大的挑戰,還要授能、獎勵員工,並協助員工發展。 第六章「叢林法則與商業新法則」提出,在產業中求生存的兩要件:在策略模糊不清時,靈活以對;有機性文化與創新學習能力的改變。 袁建中:30幾年前,很多人畢業後一份工作做到退休,很少人會想換工作;當時,IBM、惠普這樣的大公司喜歡用剛畢業的年輕人,進公司後先花一年半的時間到處受訓,最後才給他們一個定位。到了1980年代,調查報告指出一份工作的平均壽命是一年八個月;1990年,我回到台灣,到交大任教,第一屆畢業的學生中,有一位三年換了九個工作。從30年前的終身工作,到現在平均兩年換一個工作,對自己和公司來說,這樣的行為到底對不對?值得我們思考未來的路要怎麼走,自己的未來和公司的未來應該怎樣結合在一起? 策略聯盟 組織重構 至於現在的虛擬組織,不管是硬體或軟體,經常會結合外部菁英與內部核心人員,利用策略聯盟的方式來處理組織事務,也改變了組織的架構。過去的經驗固然值得參考,本書第13章提及「虛擬世界的領導力」,有很多角度都能看到未來,未來是更重大的挑戰。書中不斷強調,善用工具、控管團隊以完成工作,基本上不是科技問題,而是領導力。作者也談到組織要做哪些必要的組織架構調整和改變,且提供一份「組織是否準備好虛擬化」的檢核表。 石克強:做為領導人,必須有幾個體認:一、理論和實際有很大的差別;二、做和說不一樣;三、決策的人和執行的人不能互相干涉;四、執行者的心態很重要,應該抱持的是做事的心態,而不是上班的心態,而且要有肚量遵守共同的決定,不能有個人主義。 Q&A 問:早一點出國接受教育、開拓眼界,對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好嗎?在台灣應該如何利用既有的資源及優勢充實自己、提升競爭力? 徐木蘭:我非常鼓勵學生去做交換學生,趁著年輕、沒有太大經濟負擔時盡量去嘗試。台灣這一代年輕人比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強,就算與其他地區華人比,我也覺得台灣年輕人非常值得驕傲,融合傳統中國文化和西方思想。另外,我有六字箴言要送給在場的學生:為了要活下去,而且有工作可做,一定要耐操;第二是創新;第三是行動。 問:組織執行專案時,如何兼顧時間和創意? 石克強:專案執行時,領導者必須了解專案經理的處事風格、他的人手作戰能力在哪裡、當他發現問題時怎麼處理。領導人必須與專案經理不斷溝通,幫助他做判斷、下決策,給他空間去嘗試,這樣才會成功。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怕遇到問題,怕的是遇到問題時不懂得如何思考,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 問:台灣高科技產業可能面臨哪些危機?當前要務是什麼? 袁建中:不要忽視過去二、三十年高科技產業所累積的能量,從很多小地方可以看到,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不單單只是架構,還有許多創新和活力。 石克強:台灣高科技產業代工做得非常好,能力很強,甚至到了可以幫人設計的地步,我們缺乏的只是無法決定規格;所以我們的下一代要有創新、求勝、奮鬥、用心去做事的心態。 【2004/12/17 經濟日報】 |
2004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領導人世紀對話》組織力 提升組織效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