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瑞國
蓋洛普費時35年、調查500萬名上班族後發現,如果自己最好的朋友就是同事,這種員工半數以上屬於帶著熱情創意、快快樂樂來上班的投入型員工。這種員工中,只有11%屬於把負面情緒帶進公司且影響整體氣氛的「扯後腿」型員工,證明員工間的友誼和默契對企業大有幫助。 相較之下,在同事中沒有好朋友的員工,屬於投入型的比重只有8%,反之,會「扯後腿」的比重高達29%,「非投入」型(只達成最低工作要求)的比重更達到63%。 每家公司都希望找到「投入」型員工,減少「非投入」型或「扯後腿」型員工的比率。問題是企業怎麼做才能增進員工感情?聯合報系最近就辦了一個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營,兩天一夜的活動請來專業輔導人員,帶領這批近百人的中階幹部玩「團體遊戲」。 團體遊戲 建立默契 輔導員很了解大家的心態:大家對救國團式的團康有點不以為然,還有一點在陌生處境下的情怯,解決方案─最好能和熟人在一起,互相取暖和壯膽。但輔導員用了四個小遊戲,硬是讓成員不知不覺地打散在六個小隊,強迫大家認識來自不同單位的陌生人。畢竟大家未來隨時得面對不同的環境及人。 整個活動的意義在於以一天半的時間,透過各有特殊目的的遊戲,讓每隊16、17位互不熟悉的人變成一支心繫彼此的團隊,共同達成看似不易的目標。中階幹部既要領導部屬,也要接受上級領導,最常面對的工作不外組織溝通、提出策略和執行。從這些「團體遊戲」中,每個人對上述幾項工作都有全新的體驗和領會。 例如,齊眉棍的遊戲是由隊員雙手食指平放,撐起一根釣魚竿,從某一人的眉毛降到膝蓋位置就算過關。但任何人的手指不得離開魚竿,且得與地面平行。看似簡單的遊戲,很多人竟然過不了關,魚竿甚至不降反升。數多人都覺得是別人把竿子頂高的,但自己的手指也一直用力「黏」在釣竿上。 單位之間最常出現的是本位主義,這個遊戲正好凸顯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別人,只看到別人的手指太高,竿子下不來一定是別人沒有放下。結果人人都想付出,有所貢獻,但因為不得法,反而阻礙組織達成目標。如何放下身段、放下我執,授權給適當的人,問題恐怕就能迎刃而解。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遊戲也是活動最後一個遊戲。小隊成員彼此愈來愈熟悉,因此遊戲也是最難的。隊員必須先找到一條長繩,然後再圍成正方形,乍看之下很簡單,但條件是大家都矇著眼睛。 隊員們完全用完15分鐘時間討論:想出矇眼時如何找到繩子、找到後如何定位、隊員萬一因雙手離繩而出局時如何補位。雖然各隊都擬出不錯的策略,但因為狀況不明,遊戲過程中仍然不斷修正策略,例如,有的隊因為不確定是否是正方形,於是設定標兵,並且設法讓四邊的繩子等長。 感情凝聚 親如一家 最後大家拿下眼罩,看到青草地上圍出一個鮮黃色的正方形,每個人都或叫或跳,拍手叫好。事後檢討成功原因時,有人說,「是策略正確」;有人認為,「能夠因應情勢調整策略」。真的正的答案卻可能是「團隊已經形成了」... 的確,大家原本互不認識,背景和單位都不一樣,卻能在很短時間選出領導人,大家配合他的號令,但也不吝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會因為有不同的意見而心生嫌隙或不敢表達己意。從每個遊戲和遊戲後的分享,隊員逐漸建立默契和信任。 一些主管當久了,通常都能針對策略和領導侃侃而談,但如果這次課程是排排坐,聽老師上課,能否有此效果,就很值得懷疑。 譬如說,隊員返回所屬單位後,很快就做好通訊錄;在公司架設專屬網站;大家的電子郵件也多了一個群組;有人發電子郵件請教問題,很多人立刻竭盡所能回答。總之,那種雖然不是「一家之親,卻親如一家」的感覺油然而生。當初進入訓練營地時,大家多少有些無奈和不知所措,經過兩天的相處,大家卻多了一些「弟兄姐妹」或好朋友,將來很可能都是所謂的「投入」型員工呢。 【2004/12/18 經濟日報】 |
2004年12月18日 星期六
你是投入型員工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