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國良
2004年元月,日本資訊家電及半導體業巨人東芝 (TOSHI-BA)總經理岡村正在法人說明會上正式宣布,面對影像數位化、寬頻化及網路化發展,該公司將以影像產品作為未來十年的主要成長引擎。
2003年度,資訊電腦部門2,000億日圓巨額虧損,促使東芝認真檢討公司的產品結構,並做成若干影響深遠的策略性決定。
首先,東芝縮小缺乏競爭力的資訊電腦事業,大幅減少在日本生產筆記型電腦,轉而委託中國及台灣廠商代工生產。
其次,東芝將大部分公司資源,轉而投入影音(AV)數位家電產品,作為未來成長戰略的基柱。岡村正坦言:「過去幾年來,東芝對資訊電腦事業投入太多人力及設備資源,但最終效益都不佳。今後十年,東芝將把資源轉入公司具有競爭優勢的數位影音家電產品。」
東芝還特別成立「TV事業改革專案委員會」,討論未來十年的成長方向、事業目標及經營計畫,並列為公司最重要的專案組織。
■ 下猛藥改革
2000年東芝出現史無前例重大虧損,岡村正臨危受命接任總經理。面對這個歷史沈痾,他被迫採取守勢經營改革策略,以求度過難關。
岡村正以財務體質改善為目標,利用2001年及2002年的兩年寶貴時間,推動三項改革工作:刪減固定成本與費用,處理資產進行瘦身,撤出DRAM事業。這些都是東芝為了生存不得不下的猛藥。
2003年,岡村正逐步採取正面作為,半守半攻;2004年起,完全改採成長策略下的攻勢行動,緊急換檔朝數位影音家電事業大力挺進。
■ 競爭優勢
數位影音家電市場的巨變與成形,對東芝是個大好機會。經過深入分析與評估之後,東芝歸納在此事業版圖具有三項競爭優勢:
1.仍保有半導體、顯示器及儲存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力。
2.DVD光碟機、光碟片的規模化及標準化規格,受到世界性品牌信賴。
3.過去二、三十年來,在傳統類比電視時代累積的資源力量。尤其,DVD光碟機1996年問世來,已對東芝貢獻不少獲利,早已回收當初投入的研發費用。
■ 策略聯盟
岡村正指出,未來數位影音家電事業成長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與其他競合業者策略結盟的提攜戰略(Alliance Strategy),包括佳能、NEC、三洋及松下等四家公司的技術與資本合作。
岡村正認為,基於三大理由,必須跟這些最強的競合夥伴攜手合作。
一、在數位化及網路技術革新的急速變化下,產品開發須力求快速,唯有技術合作與分工,才會加快速度。
二、單一公司負擔龐大的開發費用,風險性不小。
三、為提高產品普及率,必須由業者共同協議達成全球化標準的產品規格,這是單一企業無法完成的工作。
因此,東芝今年與佳能合資成立SED TV。SED(表面電解顯示面板)具有液晶面板的諸多功能,但材料製造成本比LCD更低, 是一種取代性的零組件,預計未來十年內,在日本有3,000億日圓的商機。
佳能進步的電子源技術,結合東芝的既有技術,將是全球最佳拍檔。新公司投資1,800億日圓,年產能200萬,新材料SED TV,可望在2005年夏量產及面市。
另外,未來銷售規模可達2,500億日圓的高解析度光碟片(HD DVD),東芝亦將與NEC、三洋電機合作。在最高品質的液晶面板方面,東芝亦與松下合資,預計將採OCB最新方式,2006年量產及銷售。
■ 營收新目標
在一連串事業結構改革與資源重分配之後,岡村正訂下2010年的極限挑戰目標。電視事業營收要從目前的2,800億日圓成長到1兆日圓,DVD從1,200億日圓擴增到2,500億日圓;高畫質DVD從3,000億日圓攀升到1兆日圓。
影音數位家電業績要從2003年的4,500億日圓,飛躍成長到2010年的1.5兆日圓,幾乎成長三倍之鉅,而與Sony、松下並列為日本影音家電業的三雄。
此外,在數位媒體網站、儲存器及半導體事業方面,營收從2003年的7,500億日圓,挑戰2.5兆日圓目標。這也是平均年成長率20%的高成長計畫的另一主軸。
■ 絕處再逢生
東芝與Sony、松下、NEC及日立並列為日本電機產業的五虎將,但2000年以來,東芝歷經三、四年的成長低迷期,力圖重振雄風,再次鼓浪前行。
一度產品線繁多(包括DVD光碟機、HD DVD光碟機、彩色電視機、液晶電視機、筆記型電腦、手機、半導體、數位相機、攝影機)的東芝,如今斬斷不見起色且巨額虧損的資訊電腦及半導體事業部退路,靠的是冀求絕處逢生的破斧沈舟決心與信念。
東芝這艘綜合電機航空母艦,如今緊急換檔,投入全部資源在具有競爭優勢且前景看好的數位影音家電,尋求成長空間,是否能再現雄風,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