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1日 星期日

米其林少主 打造老店新生命 2004.11.21  工商時報

蕭麗君
身為米其林(Michelin)輪胎家族企業的第四代,年輕的艾德華五年前才從父親手中接下棒子。然而背負傳統的家族事業包袱,大膽求新的新少主並不因此故步自封。相反的,他積極推動創新革命,希望能把產品的創造精神延續到企業文化,為擁有一○五年歷史的米其林老店打造出新的生命。
已經執掌輪胎事業將近四○年的老米其林,喜歡比喻汽車只是輪胎的零件之一。意氣風發的艾德華更進一步描繪他對輪胎事業的願景,「汽車所有組件都在輪胎中,您唯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插電而已」!
遵循以往米其林輪胎帝國的創新傳統,艾德華在短短幾年推出一連串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作,例如用於中國大陸與印度等地,道路設施不佳狀況的「免充氣輪胎」;或是連接輪胎、車輪、連接底盤與車軸間彈簧的「活動輪胎」。
這位新少主解釋,這些突破性產品雖然要等一○到一五年才會上市,不過他否認這是他們的短期目標。他強調米其林目光較一般製造賺錢的輪胎還要向前一步,「我們要在運輸商品與人類的領域上,致力於新的改善與進步」。
家族傳統與創新,是支撐米其林帝國的兩大支柱。這位新掌門人雖然繼承上一代的基本產業價值,不過在同時,他也渴望能把產品創新的精神帶入企業內的組織結構與策略上。
然而艾德華的創新革命,的確讓這家百年老店全然脫胎換骨。他把汽車輪胎、卡車輪胎與其他相關產品,重新歸類到不同管理結構。至於他在同業與汽車零件供應商的合作關係也逐漸出現成效。他已經創造出所謂的「全方位能力」,足以帶領米其林度過景氣低潮,並且善加利用繁榮光景的種種優勢。
米其林是第一個勇於坦承汽車業狀況不佳的公司。不過相對於上周在巴黎汽車展的陰霾氣氛,這家全球最大輪胎公司的執行長,卻顯得興致高昂。「我們策略目前正處於收割成果的階段」,他指出上半年業績突出,淨利不但倍增,營收也成長六.四%,凸顯出輪胎市場超出整個預期。儘管下半年不會如此強勁,不過他有信心對於全年獲利表現,將有「令人刮目相看的進步」。
米其林能在一片慘澹聲中異軍突起,除了它獨占全球輪胎汰換市場的七成優勢外,另外一個因素則必須歸功於年輕米其林的轉型策略。
儘管從全球最傳統的家族事業出身,勇於嘗試的艾德華卻初生之犢不畏虎,大膽為有百年歷史的家族帝國進行轉型革命。他首先倡導選擇性成長策略,在有效控制成本下強化市場最有潛力的營運地區,這也是米其林以往無法達成的目標。
他解釋,「我們正加強西方市場的活動,那就是西歐與北美的營運。此外在東方,不單指亞洲與東歐,其中包括南非業務也呈快速成長。
艾德華表示,企業未來產能成長將來自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俄羅斯、巴西與印度等。不過他也堅信在西方能夠擁有「非常有效率的工廠」。他強調西方策略不是關閉工廠,而是追求最大的產能進步。
雖然原料成本與弱勢美元是米其林面對的最大挑戰,不過他們目前正致力把影響降到最低。他認為由於輪胎是必須品,因此他們擁有籌碼,能將多出成本移轉到價格上。至於美元波動方面,米其林雖然採取避險策略,但由於北美占該集團營收三五%,因此匯兌衝擊還是難以避免。
不過這些外在的經濟變數,並不足以讓艾德華感到憂慮。真正令他頭痛的還是攸關到長期企業成長的政治心態。他談到,「目前政客間彼此存有相當危險的心態,企圖利用重重管道,讓速度背負莫須有的罪名」。他強調改善道路交通、強調污染與噪音的危害,才是所謂的「持久性的行動力」,因此問題核心不在於降低速度,反而是要改善它,然而米其林的輪胎創新就是建立在該理念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