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創新管理》創新中心 讓妙點子不再紙上談兵

當北京華聯集團醞釀多年,準備正式成立創新中心時,董事長吉小安很明白,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創新領導者,才能創造一個成功的創新組織。浮上腦海的第一人選,是因業務需求,多次與他分享寶鹼(P&G)創新中心成功經驗的蔡元(Anthony Yuan Tsai)。

蔡元任職寶鹼26年,2005年升任零售創新部門主管,負責領導及運作世界各地16個創新中心,他深刻了解營運創新中心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稱職領導人 掌握四關鍵

著手規劃華聯集團的創新中心時,吉小安得知蔡元剛從寶鹼退休,親自飛到美國說服他接下重任,三顧茅廬後,蔡元才同意接任北京華聯集團執行副總以及創新中心負責人。

豐富的創新領導經驗,讓蔡元就任華聯創新中心掌門人,游刃有餘。他認為,要稱職扮演成功的創新領導人,需掌握四個關鍵:

首先是商業模式應能創造品牌權益。設定創新目標,從功能、情感面需求,深入了解目標族群,然後集中全力達成目標,另方面也要考慮創新如何提升品牌價值。品牌權益指除了產品的功能性價值外,消費者願意額外支付的價格。

「創新要符合品牌形象。」他舉了創新不符合品牌權益的例子──英特爾開發一部造型特別、功能不錯的相機,但因該公司專業不在此,消費者可能會質疑產品品質,而不願意購買。雖是個成功的創新商品,卻不能提升品牌價值。

其次是同理心。蔡元認為,創新要打動人心,創新者要有同理心,才能有深入的消費者洞察力,創造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例如在地廣人稠的中國,多元文化充斥,他也是從頭開始,學習如何真正「從心」認識消費者。

走進深山,看到寒冬中,婦女仍背著一大桶衣服到湖邊清洗,他有很深感觸:傳統的行銷調查無法判斷各地消費者的特性與需求,要為這群鄉下婦女開發洗衣粉,沒有同理心,很難做到。

多數洗滌力一級棒的洗衣粉,只能在溫水中使用,但對這群鄉下婦女需要的或許是小包裝、方便攜帶、能在冷水中清洗的洗衣粉商品。他說:「有同理心,從使用者角度思考,才能開發出真正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

接著是共創價值。身處群創力時代,要結合供應鏈、消費者力量,網羅他們成為策略夥伴,共同設定創新目標,才能豐富創新內容。

「要和策略夥伴創造長期的雙贏關係。」蔡元說,以顧客為核心,是企業與策略夥伴成功共創價值的關鍵,要達成這個目標,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要細心經營、各司其職。

如最上端的製造商夥伴,要積極投入品牌建立、產品創新,零售商則要營造最佳的購物環境,串起一條完整的價值鏈,才能創造最佳的消費者購物體驗。

最後一點,是創造組織創新的良性循環。蔡元指出,創新領導者的角色,可簡單用「PVP 」統括,分別是目的(Purpose)、願景(Vision)、原則(Principle)。「創新領導要將心比心。」他說,創新領導人先要清楚描繪組織 創新的目的與願景,設定專業工作方式,才能促使夥伴全力投入,不斷開發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商品。

創新主軸 從購物者發想

進入華聯集團,蔡元很清楚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核心職責,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他為華聯創新中心訂下「以購物者為基礎的創新(shopped-based innovation)」的主軸,領導組織發展。

2001年寶鹼推動連結與開放策略,成功將外部技術引進內部研發,並將內部技術對外授權,是近年被熱烈討論的開放式創新案例。「以購物者為基礎的創新」知識概念,是他應用在前東家習得的知識,結合人類學,轉化而來的。

蔡元進一步解釋,產品面的創新,努力製作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商品,提供他們更好的使用經驗;零售業創新,則是深入了解購物者、傾聽他們的需求,思考如何創新購物過程,給予最好的購物感受、更高的價值滿足。

根據他觀察,購物者往往在看到商品的第一眼,就已經決定是否要購買這個商品,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個關鍵時刻。

以購物者為基礎的創新,旨在捕捉購物者第一眼的心理反應,從中分析更深一層的購物動機,以需求導向創新商業模式。用知識引導創新中心發展,讓購物者與北京華聯共創價值,蔡元語氣堅定的說:「因為北京華聯期望變成中國零售業的創新領導者!」

1996年成立的北京華聯集團,是大陸前四大零售集團,觸角伸入大型綜合超市、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態,被政府列為重點培育的流通集團之一。

「中國是非常獨特且動態的市場。」蔡元指出,全球頂尖的零售業者,70%已在中國市場競技,北京華聯這個在地零售商,如何和重量級零售業者競爭?

在地性,是劣勢,也是優勢。年僅13歲的北京華聯,手上握有的致勝籌碼,就是在地性。蔡元說,北京華聯要贏在比別家企業更深入了解消費者,創造更可靠的消費體驗,以贏得消費者的心、忠誠度,用心占率搶得市占率。

這也是北京華聯投資興建「北京華聯創新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2008年,華聯集團在北京市西南郊的大興區,大興土木,建置創新基地。這個中心集研發、培養訓練、會議、接待於一體,主要分為創新實驗室及學習中心。

用心占率 搶得市占率

創新實驗室如同進行焦點團體調查的大型實驗室。一樓是大賣場,二樓是廠商進駐的辦公室,整個場域提供創新者,深入消費者研究,設計店內的消費體驗機制、模擬零售流程等。

「我們的學習中心,猶如零售業MBA。」蔡元說,學習中心負責零售創新培養訓練,除培育華聯集團的員工外,也提供應商、合作夥伴教育訓練,使整個供應鏈的知識趨於一致,加深彼此在認知以及知識上的緊密度。

「這讓創新點子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有試驗系統,能隨時觀察市場反應,調整創新實驗步伐,也加快創新速度,提升創新商品面市後,市場的接受度。」財團法人商業研究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光正分析。

打開實驗室大門,進駐華聯創新中心的廠商,進行商品創新研究,不再閉門造車,而是與消費者攜手共創更高價值。華聯建置實際的購物場域,拿出已上市、未上市 的商品,邀請購物者提供寶貴意見,由每年1萬名的購物人次,決定商品生死,只要過了這一關,就大批製造、推出市場,降低創新失敗率。

成功扮演北京華聯創新中心推手,蔡元日前應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之邀,來台分享經驗。久違台灣20多年,他認為台灣在世界地圖上定位獨特,科技業基礎厚實,擁有很好的創新條件。就如以金融創新著稱全球的新加坡,國土雖小,但整個國家充滿創新動力。

蔡元認為,不論何種創新組織,重要的是,領導者能否凝聚組織創新力量,在創新引擎啟動的瞬間,集眾力發揮最大價值,就如蔡元帶領北京華聯創新中心一般。

【2009/01/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