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草創初期,因組織規模尚小,且為保有運作彈性,內部規範與流程通常不甚嚴謹,決策過程與溝通方式亦較隨性,組織文化富有濃厚的人治色彩。 一旦組織成長至一定規模,為確保組織機器的決策品質與運轉效率,就必須藉由管理制度以設定運作的常軌,法制化的組織文化愈發明顯。 在管理職涯中,主管可能因為任務需求,由集團母體企業,調派至新成立的小事業單位,協助新組織設立與營運。或由大企業轉職到規模較小的公司,尋求較全面的視野,並鍛鍊全盤掌控的功力。 此時主管如同由一個頗具文化與體制的安治之邦,轉任為蠻荒之邦的管理者。不論是體制的缺乏、管控的漏洞或基礎系統建置的落後,都可能讓主管瞠目結舌,面臨嚴重的「文化衝擊」。 但也有些主管,因為嚮往大型組織各功能運作的深度,由小企業轉職至大型組織;或因在集團內的小公司表現優異,轉調至母公司敘職。此類主管所面臨的,則是另一種文化差異的震撼。 這些在小組織中驍勇善戰的主管,一旦進入組織嚴密、作業流程嚴謹的大型組織,不免會對這些規範與流程管制點,有繁文縟節、綁手綁腳、效率不彰之類的評價。 其實,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不論是購置管理系統的費用、資料輸入的人工成本、主管檢核的時間成本等,愈嚴密的檢核機制,愈高的管理品質,相對所須付出的代價愈高。 因此,當企業營運愈佳、規模愈大、成熟度愈高時,愈可承受嚴謹管理所相對耗費的管理成本。這是主管進出「蠻荒地」、「安治邦」兩種截然不同的組織時,必須有的認知。 習於蠻荒文化而初入安治邦的主管,在抱怨制度枷鎖、法規多如牛毛之餘,不妨觀察其他主管,如何在大框架中執行任務,如何運用體制機器,進行授權管理與分工,體會既定軌道所帶來的工作效率,以及執行品質的可靠度。 習慣安治邦嚴謹的主管,轉戰管理鬆散的蠻荒地,也須設法適應此種高彈性與低法度的運作模式,並伺機導入一些適合蠻荒地的法則,逐步建立法制的概念與標準作業程序。 主管應針對兩種不同組織文化的差異,先做些功課,彈性調整自己的文化適性,讓自己所肩負的組織目標或使命,不論在何種體制與遊戲規則下,都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與達標。 【2008/09/03 經濟日報】 |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主管經》蠻荒地vs.安治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