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時代來臨,全球性通膨造成企業經營嚴酷考驗。 正當此時,企業的經營者們應該趕緊「瞻前」與「顧後」; 經營重心從發現趨勢的精度,提升為實現價值的速度, 完整思考安度景氣跌挫期的積極作為,掌握打開價值寶庫的鑰匙。
【文/中國生產力中心產經調研組】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曾譏諷說道:「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們,已經成功預測到過去5次經濟蕭條中的9次。」筆者卻反而認為,願意在市場一片樂觀時,敢對前景 抱持疑慮,敲響預警鐘聲,絕對稱得上高瞻遠矚,背後其實隱含的是謹慎判斷的未雨綢繆。同樣的,企業決策主管們不可能完全精準預測,下一次經濟與景氣衰退的 時間及程度,但他們在享受當前經濟健康發展的豐厚收益同時,更應該為接下來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做好準備。
根據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的估算,在2000至2001年間由網路泡沫化所引起的經濟蕭條中,有近40%的美國實業公司,從其行業內的頂尖 四分之一位置上跌落下來,頂尖的美國銀行中也有三分之一遭受同樣的命運。但同時,也有15%的企業雖然在蕭條之前,並非行業領先者,但在蕭條中卻躍進至領 先者的行列。
當前台灣內需市場經營環境,面臨全球石油、能源、大宗物資、貴金屬、整體物價不斷飛漲的通貨膨脹與經營成本高漲;次級房貸衍生的金融信用危機與房地產加速 泡沫所導致的消費能力衰退;再加上中國大陸宏觀調控壓抑了擴張速度、勞動合同法增加了營運成本、外銷稅率的調整減少了盈利份額,顯示國內長期以出口為導向 的經濟實力受到嚴酷的考驗。正當此時,企業經營者們更應該「瞻前」與「顧後」,完整思考安度景氣跌挫期的積極作為。
瞻前:「新技術發展」與「新經營方式」結合成當務之急
中國生產力中心(CPC)觀察麥肯錫於2008年所公布企業經營值得關注的商業與技術趨勢調查,發現以下趨勢正在改變著全球市場與企業,同時也提醒企業主 應積極採取作為以影響結果,不能被動地對其作出反應。同時也發現單獨技術本身很少能成為打開價值寶庫的鑰匙,只有當企業將新技術發展與新經營方式相結合 時,才能創造真正的財富。
1.分散式共同創造
藉由網際網路及其相關技術,給予企業全新的方式獲取企業外部創新者的才能。在高科技行業、消費品行業和汽車製造等行業,企業聘請顧客、供應商、專家群體參 與新產品創新已成為日常作業。企業外部人員提供有助於影響產品開發的思考,而企業通常致力於發展與控制創新流程。例如:將創新工作外包給在網路上合作的商 業夥伴,從而賦予外部企業實質性的控制權,實現本質上的共創與協作。 通過價值鏈的分散式創新,不但可以削減成本,並堅守非核心專長委外的原則,快速消除產品化與商業化的瓶頸,真正體現「Time to market」。其實資訊軟體產業早已成熟地運用這種分散式創新。例如:Linux作業系統就是由一個專家網路社群,在網路上開發完成;隆鑫 (Loncin)是一家技術領先的中國大陸摩托車製造商,它為產品制定廣泛的技術規範與標準,讓供應商們相互合作設計零組件,確保所有的零組件都相互匹 配,從而削減採購成本。
2.利用消費者作為創新者
線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ikipedia)可被視為一種由全球分散的消費者,所創造的服務或產品。隨著Web2.0新技術促成這種發展,它已成為互動溝 通和發揮動能的平台。消費者越來越希望線上相互交流,並與各種類型的組織互動。企業可以利用消費者這種渴望參與的熱切情緒,例如:OhmyNews是一份 廣受韓國民眾歡迎的線上報紙,由多達6萬名踴躍投稿的市民記者撰稿,很快成為韓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網站每天的點擊量約在70萬人次左右。
又如:Threadless線上服裝店請網站遊客為T恤提交新的設計圖案,每個星期都有數百名參與者提出創意,在線上票選最受歡迎的設計圖案,得票最多的 幾個設計圖案將被印在T恤上銷售,設計者可以得到現金獎勵和商店認同卡。讓消費者參與設計、測試、行銷(好康逗相報),可以獲得對消費者需求的更好建議, 或許還能削減獲得忠誠顧客的成本,以及加速產品開發週期。
3.積極擴展自動化的範圍與應用
企業、政府和組織已經開發出能自動完成各種任務和流程的系統,例如:銷售預測和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規劃(ERP)、顧客關係管理(CRM)知 識資源管理系統(KM)等。現在這些系統正逐漸通過以數位方式交換資料和業務流程的通用標準相互連接,並且從企業端庫存管理到顧客端售後服務,實現整體價 值流程的自動化與資訊化。
在90年代末期,聯邦快遞(FedEx)和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通過其內部追蹤系統,將資料流程連接到網路上,以便讓客戶透過網站查詢他們的包裹, 而不需要人力資源投入。通過發揮系統的槓桿效應以實現顧客諮詢應答流程的自動化,大幅降低了為顧客提供服務的成本,同時提高了滿意度和忠誠度。最近,家樂 福(Carrefour)、麥德龍(METRO)、沃爾瑪(Walmart)以及其他大型零售商都採用了數位標籤技術,如無線射頻識別(RFID),並將 它們與供應鏈體系整合,進一步提高供應鏈和庫存管理的自動化水準。
4.生產與資產交付分離
技術幫助企業將完整的系統,分解為可以不斷重新使用的元件,經過測量和計量每一元件的使用情況,並以更小的增量有效地對這種使用計費,從而更經濟而有效地 使用固定資產。資訊和通訊技術可以處理對新模式至關重要的跟蹤和計量,並使企業擁有有效的資源分配和產能規劃系統。例如:亞馬遜(Amazon.com) 讓其他零售商使用它的物流和分銷服務,軟體開發商提供在其IT基礎設施上購買處理能力的有限時間,從而使他們不必購買自己的IT基礎設施。
從供應方面來看,分離式生產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它使資產密集型企業(工廠、倉庫、卡車車隊、辦公室、資料中心等)提高了價值鏈所有組織的稼動率與產能,從 而提高了投資報酬率;從需求方面看,這種分離方式提供了非永久性使用資源和資產的顧客其選擇機會。否則,需求方為了使用這些資源和資產,可能需要一大筆固 定投資,或為了實現具有競爭力的邊際成本而需要達到巨大的規模。
【完整內容,請參閱《能力雜誌》2008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