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成功者的失敗學》蔡志忠實力打敗學歷


「什麼樣的人叫不醒?」颱風天的午后造訪漫畫家蔡志忠,一見面,他就問了我這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

謎底揭曉,他以一貫的輕聲說:「裝睡的人,叫不醒!」而裝睡的人,指的是什麼事都不做,只會妄想好事自動發生的人,通常是失敗者的同義詞。

看似「出世」卻隱於市的蔡志忠,的確有資格給這個答案。因為,很少人像他活得這般「清醒」且早慧。

1948年生於彰化的蔡志忠,四歲半就知道自己以後要靠畫圖為生,九歲立志成為漫畫家,國中沒畢業就在台北找到畫漫畫的工作;從此一個人隻身北上闖 蕩,15歲成為職業漫畫家,出版第一本漫畫,至今已畫出300本作品,在全球市場賣出4,000萬冊,號稱全國身價最高的漫畫家,一個人的產值,抵得過一 家公司。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這位國中肄業的「資深」中輟生,卻以漫畫實力及自學狂熱,畫出了《莊子說》、《老子說》等一系列暢銷古籍漫畫,其中1986年出版的《自然的簫聲—莊子 說》,蟬連金石堂書店文學類暢銷排行榜榜首整整十個月。他也曾創立卡通公司,拍攝「老夫子」、「烏龍院」等電影,還獲頒金馬獎。1985年更當選十大傑出 青年。

問蔡志忠一生中最難忘的失敗經驗,他想了很久,蹦出一個「在溫哥華路考,失敗」的近乎無厘頭答案。令人更加好奇,在一個重視文憑與人脈的現代社會,究竟他迎向成功、避免失敗的秘訣是什麼?

蔡志忠強調,一個人要不失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愈早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愈可能遠離失敗。因為「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最極致,就會很成功、很有名、很有錢。成功,只是隨之而來的副作用!」

了解自己的長處與限制後,蔡志忠指出,還必須立訂明確目標,並且分分秒秒都朝著目標逼近。只可惜,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裝睡」,也就是什麼都沒有做,卻一直妄想好事會自動發生。「如果你不想失敗,一定要從裝睡中醒來,一定要做好所有準備,並付諸行動!」

蔡志忠一直很知道「我是誰」。小時候住的彰化花壇附近有座教堂,每個月都有神父來舉辦望彌撒,蔡志忠兩歲就接觸聖經;因此,年紀很小他就開始思考「我是誰」、「我這輩子要做什麼」等超齡的問題。

早慧的他,對著爸爸買給他學寫字的小黑板,四歲半就決定以後要畫畫;上國二時,他主動把作品寄給台北出版社並獲錄用後,告訴父親自己要休學,到台北開始專業漫畫家的生涯。他父親反問他:「找好工作了是嗎?」就讓他順性發展。

雖然學校的課業中斷,但蔡志忠對知識的探索從未停止,這從他令人驚嘆的「自學」成果可看出一二。蔡志忠家中櫃子裡有近千本排列整齊的筆記,全部是他以圖文 並茂方式紀錄下來的自學心得。這些筆記不只有他最令人熟知的老莊思想及佛法要義,還有他在50歲後,興趣轉向物理、數學及時間等領域,閉關多年潛心研究自 創的科學公式。

對蔡志忠而言,「成功」是指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並且把事情做對;「失敗」則是不對的人,在不對的時間,做不對的事,也沒把事情做對。

「成功需要客觀的條件,但失敗往往80%是因為自己的因素。」他強調,人貴自省,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才能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知變化。

他舉例說,很多人常常講自己多愛畫畫、多麼喜歡音樂,但因為家裡的期待或為了現實因素,只好「被迫」從事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這在蔡志忠聽來,都是「不夠愛」。

「想想看,小鳥何嘗為了什麼原因而唱歌?一個說自己很愛畫漫畫的人,畫不畫跟有沒有人登,又有什麼關聯?關鍵在於,你夠不夠愛它,愛到可以不怨不悔地一直做下去。」

蔡志忠退伍那一年,決定到當時承做很多外製電視節目的光啟社求職。應徵條件之一是必須要大學相關科系畢業,嚴格說來只有小學學歷的他,根本不符這條件,但他仍然前去應徵,結果擊敗其他人,順利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恰如其分扮演自己

沒有文憑的蔡志忠,憑著超強實力,建立起無畏的自信,就在於了解自己的繪畫天份與狂熱。這也是他常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一輩子至少都可以找到「一把刷子」吃飯,問題是你得儘早找到這把刷子;而成功者,多半是很早就找到的人。

現代人多數不愛自己的工作,做一行怨一行,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在蔡志忠看來,抱持這種心態,想要成功,簡直是緣木求魚。因為他從來不認為有懷才不遇這回事,通常自以為懷才不遇,問題多半出自於自己「沒才」、「沒料」。

「只要是錐子,一定會跑出來!」蔡志忠深信,每個人都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最擅長的角色,就是最成功。「讓魚當魚、讓鳥當鳥,因為天性不一樣,會飛的魚絕不是鳥,看在鳥的眼裡,那怎麼叫飛,不過是跳躍罷了」。

就像他旅居加溫哥華時買的一幅對聯所寫:「海是龍世界,雲是鶴家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堂,一旦全世界的人都去當菁英,「告訴你,這世界馬上變地獄!」

立定目標 充分準備

清楚了解自己後,蔡志忠認為,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是立定明確目標,且分分秒秒朝這個目標靠近,才不會讓無關緊要的事,分散努力的方向,也才能確保遠離失敗。

就像登山能攀頂的人,通常不是走得最遠、最快的人,而是在第一時間就確定目標,並且分分秒秒都朝著目標逼近的人。但確定目標前,必須先知道「我是誰」、有什麼條件,否則會立下「假的」目標。

1984年,蔡志忠曾在日本停留三個月,都以飯店為家,後來他認識一位日本朋友,對方邀請蔡志忠下次造訪日本時借住他家。因為這個邀約,蔡志忠明白自己必須學會日文,他用自己的方法摸索出學習日文的訣竅,再度造訪日本時已能派上用場。

23歲時,蔡志忠想成為動畫導演,就利用每天午休時間,畫漫畫、寫劇本、編故事,後來果然有機會,拍日本芥川龍之介的原作「杜子春」。可見「如果都準備足了,怎麼會失敗?」

我們從小都被教導要立大志、做大事,但大志或大事的目標,其實都不明確。蔡志忠認為,全力以赴,就是做大事,目標一旦明確,就無路可逃。

一般人以為努力就會有成就,蔡志忠也認為「那是騙人的」,但這不代表不需要努力,而是要有目標及方法;採取行動前,必須先思維,才不會失敗。這正是「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

目標明確後,行動更要有節奏、有決心,就像《孫子兵法》「軍爭篇」所說:「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只是一般人多半很認真,卻不懂快慢節奏的時機判斷與拿捏。

「針對單一目標,成功只有一條路,但失敗有100萬條(路)。」蔡志忠也指出,人會失敗是因為準備不足,一招半式就想闖江湖,遇到險惡無法因應,就只能使出「失敗給你看」這一招。

一個人若不認識自己的底線就貿然挑戰,必然會吃失敗的虧;一旦習慣失敗,就會習慣負面思考,所以,他奉勸想要成功的人,千萬不要受失敗者的負面思想所影響。(上)

(本系列由經濟日報與十傑聯誼會共同策劃,每逢周三、四刊出 )

【2008/08/2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