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孫震】
我們一生下來就在社會之中。我們在社會中學習、成長,社會也是我們的舞台,有社會才談得到個人的抱負、理想與事業。然而社會的存在與有效運作,其構成分子必須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則,誠信就是社會功能賴以維繫的重要原則。
誠是誠實不欺,不欺騙別人也不欺騙自己。信是說了話算數,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誠信簡單的說,就是正直可信的意思。我們在社會上求生存發展,因為大家說了話算數,我們說話才有人相信;因為大家欠債還錢,我們借錢才有人借給我們。在另一方面,由於社會基本上是一個誠信的社會,欺騙的行為才會得逞。任何社會都免不了有人欺騙或失信,唯如欺騙與失信不斷增加,社會的凝聚性、和諧、穩定與效率就隨之不斷惡化。
誠信度一方面反映社會成員的品德高低,一方面也是社會資本豐吝或制度健全程度的表現。多年以來很多國家都作社會信任(SocialTrust)調查,我們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也作過三次台灣的社會信任調查。大致先進國家制度健全,社會信任也高。社會資本消減、制度惡化使個人品德不容易堅持,做人行事的格調降低,令人感嘆中也有諒解;畢竟人在強大的社會勢力下是很渺小無助的。
信任不論對國家或對個人都很重要。《論語》:子貢問政,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再問,這三者中哪一項最重要?孔子說:「去兵。」再問,如果不得已必須再去掉一項,應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又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如果失去誠信,誰會跟他來往?他在社會上還混得下去嗎?政府如果失去人民的信任,「百姓叛之」,就算足食、足兵也沒有用處,何況台灣這幾年已經被政府敗壞到民不聊生了。
我多年來都在想如何提高台灣的社會信任。早年追隨李國鼎先生提倡第六倫,亦稱群我倫理,英譯Social Ethic-s。後來才重視影響倫理的社會因素,亦即制度或社會資本。在影響信任和倫理的制度因素中,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早在《國富論》問世前17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中就強調有效的司法(the authority of law)。我們還可以想到廉能的政府、誠信的國家領袖、清明無私的民意代表和客觀公正的新聞媒體。不幸台灣這些項目在人民心目中的信任度,在歷次群我倫理促進會的社會信任調查中都排最後,正是敗壞台灣社會信任的重要因素,令人感到悲哀。
因此近年我教企業倫理也提倡企業倫理和企業倫理教育。我在2004年出版的《理當如此─企業永續經營之道》一書的序文中說:「近年台灣社會紀律鬆弛,道德敗壞,正如孟子所說的,世衰道危,邪說暴行有作,企業倫理幾乎成了砥柱中流的最後希望。」
近年台灣企業界在倫理方面的表現並不是很正面,企業弊端時有發生,剛剛還發生力霸集團掏空案,我這樣主張可能有人說我「請鬼拿藥方」。不過我有下面幾點理由,企業界的朋友如果覺得尚有道理,讓我們一起為台灣社會守護誠信。
第一,企業必須公正誠信才能永續經營,有長遠歷史、較具規模的企業更是如此。企業通常會對員工的忠誠、紀律、言行甚至衣著、儀表有所要求,或其企業文化自然形成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現代社會在學校教育以外最重要的教化機制。
第二,現代社會企業是就業、所得與財富最重要的來源,也是社會資本中主要的組織,企業的作為自然對社會文化發生重大的影響。
第三,在重視經濟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事業有成、位尊而多金的企業家言行特別受社會重視,成為很多人嚮往的典範。
最後讓我引用10月29日平面媒體訪問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先生的一段話結束本文:「林蒼生斬釘截鐵說,他很清楚自己的優缺點,是一個講話算話的企業人,怎麼能跑到那個位子,講話不算話呢?」
「那個位子」指有人請他參選副總統。
(作者是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元智大學名譽講座)
【2007/11/2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