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0日 星期五

食品身分證 讓你每一口都安心

■ 陳珮馨
吃完一盤生菜沙拉,覺得不安心,翻出蔬菜的「身分證」,登進網站,鍵入蔬菜批號,立刻就查到農場名稱、農夫照片,甚至聯絡電話…。
飽嚐牛排大餐後,忽然上吐下瀉,緊急就醫後,別忘了揪出牛肉的「身分證」,按照標示資料迅速找出產地來源、屠宰人員、物流業者,很快就能查出誰該負責。
別懷疑,這些場景如夢似幻,不久後卻可能成真。台灣從2003年底開始,逐步導入「產銷履歷」的概念,透過日本和歐盟的經驗傳承,農委會從蔬菜水果開始,2004年推動第一年示範計畫,並逐年擴大推廣範圍。
邁向產銷履歷背後的推力,除了全球各地零星爆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牽連全球的狂牛症、基金改造食品的疑慮等,還有台灣加入WTO之後,農產品外銷面臨的國際壓力,過去內銷賣給自家人,誰管你有多少農藥殘留,但國際市場把關嚴格,難以矇混過關。
「安心供應鏈的時代來臨了!」許多通路業者指出,隨著價值觀轉變,台灣消費者開始要求食品從上游的生產、製造、代理,中游的物流、配送、經銷,一直到下游的零售業者,都必須讓人「安心」,才願意購買。
事實上,台灣起步已稍慢。在日本,許多農產品都貼上條碼,隨時可以查到種植的農田、農民照片、聯絡方式、檢驗結果、採收日期等,甚至連老農民都懂得拿WAP手機,隨時上網登錄資訊。
歐盟去年將食品訊息可追溯系統納入食品法規定,未達標準的食品,不得進入歐盟市場,預計在2008年前,歐盟將全面達成境內食品產銷履歷制度,日本也預定在2010年前跟進。
興農超市 採行農藥殘留安全檢驗機制
推動產銷履歷的背後理念,是希望從「農場」到「餐桌」,所有的產銷資訊都能公開透明,提供消費者查詢的平台,就像是一張產品身分證,不管是生產過程、加工製程、運送,甚至銷售環節,都必須攤在陽光下,無所遁形。一旦危機爆發,即可迅速釐清責任歸屬,保障消費者權益。
在中部地區擁有33家超市的台中興農集團是做農藥起家,過去兩年響應農委會的產銷履歷示範計畫,運用全台283家農藥銷售網的人員,到各個生鮮蔬果契作產地,指導監督農民正確使用農藥。如今,興農超市已建立起一套嚴格的農藥殘留安全檢驗及監測機制,標準甚至超過農委會訂定的水準,並且逐一落實農產品履歷書制度。
「完全無農藥的有機,不是一蹴可幾,農藥無罪,重要的是正確使用。」興農超市董事長楊文彬指出,為了鼓勵農民正確使用農藥,楊文彬寧可用更高的價格收購其產品。加工食品如水餃等產品,他也全力推動其中的蔬菜、肉品、油等食材,都是安全衛生的。
「無毒、安心、安全」,不但是消費者的需求,其實也成了零售通路的利基,興農以此為差異化的策略,做得很艱苦,但反而讓興農再度轉虧為盈,並走出一條新路。
摩斯漢堡 建立產銷流程紀錄
「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摩斯漢堡一貫的堅持。」摩斯漢堡副總經理青木賢二強調。摩斯漢堡日本總店1992年起,委託北海道農家實驗栽培,經過長年努力,終於建立一套完整的產銷履歷流程,兩年來,陸續引進台灣。
現在,走過每一家摩斯漢堡店,都可以看到小黑板上寫著「今日蔬菜」交代產地。原來,去年起,摩斯漢堡透過農委會輔導的產銷班,全面採用台中縣、雲林縣的萵苣、牛蕃茄,加入產銷履歷的行列。
為了確保蔬菜來源,摩斯漢堡先邀請日本總店的採購專家,飛來台灣視察農地,導入產銷履歷的過程,除了實地了解原產地的土壤、水源和鄰近環境,並主動進行重金屬和農藥檢驗,每個月還會從物流體系,挑出各類品項複查。
農民也必須忠實記錄耕作過程,包括施用什麼肥料、噴灑哪些農藥等,所有的紀錄每隔兩周就會以傳真或影本,傳送到摩斯漢堡,再彙整成電子紀錄,提供消費者最新的生產流程資訊。
確實建立產銷流程紀錄,只是做到前半段功夫,如何搭起互動平台,協助消費者取得最新資訊,也是不可忽視的工程。農委會初步建置「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消費者可以上網輸入商品追溯號碼,也可以透過店家掃描二維條碼,取得產品的產銷資訊。
為了增加和消費者的互動介面,企業主動出擊。摩斯漢堡除了在門市小黑板交代食材資訊,也把本地蔬菜的產銷履歷資料,全部放上網路,不但交代栽培情報、生產紀錄,還附上每一階段的檢測報告。
統一生機 建構蔬果品質監測網
統一生機開發公司也從今年開始,完成「蔬果品質即時監測網」,消費者從有機店、宅配或網路購買商品,只要上網輸入九碼的生產履歷編號,就能看到從農場訪查、審核驗證到每日進貨的檢驗資料。
「我們是雙重把關。」統一生機開發總經理洪士民說,只要掛上「有機」名號,都經過有機認證,為了確保沒有農藥殘留、不含化學添加物等,產品進廠前,每批貨每一天還必須重新驗證。
過去幾年來,雖然堅持二度抽驗,消費者卻「看不見」,一旦市面爆發有機產品負面新聞,所有的有機店家都受波及。洪士民感嘆說,台灣有機產品的爭議較大,明明貼上認證標記,消費者仍舊質疑「真的是有機嗎?」
也因此,統一生機開發決定建立監測網,所有的生產資料全數公開上網。「品牌非常重要!」洪士民強調,消費者對有機產品信心不足,如何透過產銷履歷的概念,讓消費者買得「安心」,提升品牌認同度,成為在市場勝出的重要關鍵。
然而,產銷履歷只能提供「安心」,無法真正保證「安全」,如何提升食品的健康安全,甚至進一步達到自然環境保護,是一個更具挑戰的提問。
亞洲瑞思 開闢無農藥水稻園區
成立時間不長,卻一舉帶動國內發芽米熱潮的亞洲瑞思生物科技公司,去年也加入這場「回歸天然」的步伐,亞洲瑞思總經理洪健龍在故鄉台中縣大甲鎮,透過官學界協助,結合11位農民,在大甲溪畔創建全國第一座「無農藥水稻園區」。
為了貫徹「無農藥」的理想,洪健龍推動「原住民計畫」,協助農民清除福壽螺,然後把田螺、河蜆、蝌蚪、浮萍等放回去,並在田埂上種植特定的藥草,回復水稻田最原始的情境。這些動植物對農藥很敏感,一旦接觸汙染物質,馬上就會死亡。
「這是一套24小時的監控系統。」洪健龍笑著說,根本不用監視農民,有沒有私底下使用農藥,只要水稻田的動植物活得好好的,一切就放心了。
洪健龍協助農民分隔灌溉用水和排水,以免廢水回流,二度汙染稻田;考慮地下水容易受到汙染,主要的灌溉水源都取自山泉水。為了確保一整片稻田都做到零汙染,洪健龍透過農會居間協調,把農民的水稻田併在一起,總面積達5公頃。
國內有機農業仍以農民為認證單位,並未規定周邊的農地情況,很容易就會落入「交互汙染」的危機,唯有集合所有農民的力量,一起投入無農藥耕作,才能達到真正的生態平衡。
合併耕地除了杜絕汙染,還能把土壤肥分調成一致,以利共同耕作,收割時只須兩部小收割機。「一個農民耕作兩分地,太浪費了!」洪健龍說,5公頃才能達到經濟規模,促使耕作更有效率,既能保護大自然環境,農民又有利可圖。
無農藥水稻園區只是第一步,洪健龍同時要結合產銷履歷制度,讓稻米從源頭到產品,一路都能天然環保。
【2006/03/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