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 e天下雜誌 撰文-高宜凡
2005/7/29
沒有杜邦的種子計畫,全球折疊手機與筆記型電腦就會難產? 帶你一窺橫跨3個世紀的老店,如何以制度培育創意種子。
如果不帶手機與筆記型電腦出門,現代人每日的生活好像就無法開機,彷彿與外界斷絕聯繫。但你可知道,一旦沒有「無膠式軟性印刷電路板」的支援,口袋裡的折疊式手機,就無法做得如此輕薄短小;假使少了導電材料「MTS」,筆記型電腦上的鍵盤就可能打不出任何指令來。
而這兩項影響大眾生活深遠的重要零組件,都出自203歲的杜邦公司之手。
火藥起家的杜邦,今日不僅涉足包括化學、材料、能源、農業等20多種事業,在全球擁有近8萬位員工,每年營業額超過200億美金。
但,靠著什麼方法,讓歷史悠久、組織遍佈各地的杜邦,能維持內部創意不斷,做出全球市佔超過兩成的無膠軟板,並整合內部各單位力量,開發出每台筆記型電腦都得用到的導電材料MTS?
Seed種子計畫:人人都是創意大師
要孕育創意,首先要鼓勵員工貢獻想法,而杜邦的「Seed種子計畫」正是為此而生。
杜邦不僅在美國總公司設有一個研究中心,從事基礎研究,旗下各事業群也擁有自己的研究團隊,研究單位編制已經不小。但為鼓勵員工發揮創意,不被所屬部門思維綁住,杜邦內部有套Seed種子計畫,讓每個人提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爭取所需的研究經費與資源。即使非研發部門的人也能提案,研究範圍也未必要是自己所負責的產品線。
台灣杜邦技術長王開國解釋,Seed由資深研究員組成的委員會審核,每個計畫一年可申請5~10萬美元的經費,還能招納包括生產、行銷、研發等部門人力進來,組成一個專案團隊。為控制研究進度,提案者也須定期報告成果,讓委員會評估可行性。「如果進行到一半,市場時機不見了,這時計畫就該收起來,」王開國表示。
可別以為Seed只會浪費資源,現在每台折疊手機都得用的無膠軟板,就是從這開發出來的。
1999年8月,杜邦合併國內軟板公司太巨。當時太巨正嘗試開發一種獨特的無膠軟板,眼看就要因被併購而中止,但杜邦不僅沒有抹煞太巨的創意,反而立刻申請一個Seed讓研究繼續進行。
「雖然當時這產品還沒有市場,但卻跟杜邦本身的軟板具有互補性,值得開發,」身兼杜邦太巨公司總經理的王開國分析。
兩年半後,無膠軟板終於開發成功。而當時熱銷的折疊手機,每支都得用到這種特殊軟板,但全球只有一家日本廠商能供應,造成市場大缺貨。因此,杜邦太巨的無膠軟板一推出,便立即攻下超過兩成的全球市佔率,為公司帶進可觀收益。至今,無膠軟板仍是許多強調輕薄的3C產品,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
Learning+Sharing:整合內部共創市場
其次,為了整合旗下各事業單位的力量,杜邦也有一種名為「Learning&Sharing」的每月交流會,由各單位輪流負責每次討論主題,分享自己的市場新發現與工作成果。「不交流的話,大家很容易各搞各的,」杜邦亞太區業務總經理暨台灣區電子科技總監尹台表示。
以台灣為例,包括電子、通訊、材料等8個事業部門的行銷、研發,甚至是行政人員,每個月都會在桃園廠舉辦交流會,共同激盪新的創意與商機。像現在幾乎人手一台的筆記型電腦,鍵盤下的導電材料MTS,就是從會中激發出來的產品。
尹台說明,MTS不僅提供極佳的耐彎折性,更賦予筆記型電腦鍵盤更好的感應效率,後來被業界廣泛應用,如今杜邦也成為全球最大的MTS供應商。
這種分享活動雖不具強制性,但無形中,卻幫杜邦提供水平整合的力量,讓各單位能彼此支援、互惠。不少公司也曾嘗試跨部門交流,卻常使活動流於形式,想長久執行並不容易。尹台強調,首先各部門主管必須支持,甚至將其納入年終考核與平日工作檢驗項目,才能帶動部屬參與,「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覺得來是有收穫的。」
王開國補充,「這種會不能有壓力,這樣同仁們才會暢所欲言,」即使報告自己目前的工作進度,也可在會中聽到大家的建議,從不同部門身上學習。
不必全壘打、安打就行
外界看杜邦的創新力,通常在每年超過20億美元的研發投資。但進公司32年的王開國觀察,過去研究人員的創意都很天馬行空,好像每個人都想得諾貝爾獎,但結果往往大好大壞,「賭對了,就有獨創產品,賭錯了,就是資源的浪費。」
因此,近年公司開始要求研究人員貼近市場,依市場需求制訂研究方向,幫產品達成階段性的創新或改良就可以。「以前大家總想一口氣揮全壘打,現在,只要打安打就行了。」他形容。
橫跨3世紀的杜邦,不但鼓勵員工發揮創意,更懂得用制度整合不同組織爆發的力量,為創意不斷加值、尋找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