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王家英】 過去30年,現代化連鎖零售通路興起,以便利快速的標準化服務和明亮整潔的店面,取代了傳統雜貨店和家庭式餐廳。但是連鎖化模式成熟普及之後,近幾年開始出現瓶頸,就連成功的大型連鎖事業,也面臨客單價及來客數降低的問題。 顧客商品價值的決定人 日本經濟新聞前一陣子曾大篇幅報導,2006年日本超市及百貨業營收,總計比2005年減少了2,200億日圓,日本各界都十分憂心這種現象,全力探索原因,試圖找回消失的這塊消費大餅。 為什麼會如此?客觀環境的快速變化及經濟不景氣,固然都是原因,日本行銷戰略研究所創辦人水口健次指出,「根本的關鍵是,標準化的商品或服務已經不再有趣了,無法吸引喜歡求新求變、講究個人化品味的現代消費者。」 行銷企劃人員做市場分析,研判問題,通常只看數字表面,他指出,「大家都只看整體業績或平均值,但這些都沒有太大意義」,以日本啤酒市場為例,總銷售額降低,但許多人都不覺得自己喝的啤酒減少,那麼,問題在那裡? 「如果只看平均值,是找不到真實的答案。例外的異常值,才會藏著真理」,水口健次說,「沿著真理,就可找到價值。」更重要的是,今天顧客才是決定商品價值的人,而非製造產品的廠商或負責銷售的通路。 水口健次分析,食品、服飾百貨等銷售額的減少,其實真正反映的是現代人的消費價值觀與生活形態。 行銷感覺對了才重要 以日本為例,嬰兒潮世代(即日本所謂的團塊世代)逐漸退出職場,他們之中20%的人退休金超過2,000萬日圓,40%低於500萬日圓,另外35%沒有退休金。 團塊世代年輕時多半忙於工作,孩子不多,但溺愛子女,全力滿足下一代的物質需求。當新世代成年後,他們的價值觀與需求,由「物」轉移到「事」,一味追逐名牌,「產品不是便宜就好,還要能表現自我」,認為商品再好沒有用,感覺對了才重要。 少子化,是日本連鎖業經營的一大問題,除了客群增加有限,因為年輕人不想做辛苦的工作,大型連鎖超商無法以1,000日圓時薪,僱到兼職人員,所以,現在連鎖商店店員不是中國大陸的移民,就是韓國人。 門市人力流動過高,服務品質自然無法維持水準。而且連鎖餐飲店的服務每況愈下,令人忍不住開始懷念起家族經營的蕎麥麵店,專精於一味的專賣店需求也隨之擴大。 水口健次分析,歐美大型量販店如沃爾瑪、家樂福等,陸續進軍日本,但是一味打價格戰,不斷以促銷追求整體來客量,無法顧及個別消費者的需求,難以滿足日本消費者喜歡有季節性變化的採購習性。 他進一步分析,隨著消費者需求的重心,從物轉移到事,傳統零售通路營業萎縮,專門銷售商品的企業存活率降低,提供各式各樣服務的公司反而增加,整體計算起來,消費者的總支出可能沒有減少,只是從過去的食品、服飾消費,轉移到健康、旅遊、娛樂、美容等方面。 門市創造價值的守門員 消費通路和介面的改變,則是零售通路銷售額減少的另一個主因。根據日本通信業者的統計,手機擁有者四成以上不是用來打電話。所以,「三越百貨的敵人,不是伊勢丹,而是手機。」水口健次說,許多年輕人整天手機不離身,不是打電玩、看漫畫,就是用來接受各式網路電信加值服務。 水口健次也提醒,過去廠商生產產品,總認為自己擁有「商品力」,無往不利,但在供過於求的今天,有產品不一定賣得出去。同樣的,通路本來認為自己擁有集客力,是商品銷售的要件,但是若沒有商品力的支持,顧客上門也沒有東西銷售。 可見廠商和通路要更緊密的攜手合作,他歸納出創造商品價值的六大元素,其中包括有效宣導商品的價值、傾聽通路的需求與問題、廠商與通路間加強溝通、運用策略性思考、規劃行銷執行方案、門市落實行銷。 「商品能否創造價值,門市店長更是關鍵人物」,水口健次指出,要了解門市營運行銷管理的品質,總公司不能只看店長回報的內容,從門市人員的口中和觀察,反而可以更清楚看出店長管理上的不足,及時補救改善。 在這方面,日本有些企業做得相當積極,且有不少成功案例;lotte紅色包裝的巧克力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原來門市只有黑色包裝的產品,一次因應母親節檔期,lotte特別推出母親節限定的紅色包裝巧克力糖,沒想到出現熱賣,有一家門市的員工把此訊息向總公司反映,從此lotte每逢母親節就推出這個商品。 今年母親節,日本6,000多家超市,還把這個產品和紅色康乃馨結合在一起,同步促銷,好幾位當紅藝人也充當活動代言人共襄盛舉。lotte運用話題行銷,成功的讓既有商品爆紅。 革新從行銷架構變革做起 這個例子顯示,不是新商品才有價值,既有商品也有可能透過新的包裝,創造新的銷售曲線,並驗證商品價值是由顧客發現、決定的事實。 麒麟啤酒則是另一個成功的案例。在零售通路銷售持續萎縮時,該公司採取新策略,走出零售通路,訂定作戰支援計畫,與日本各地方政府合作,結合啤酒與地方美食,透過品嚐活動,大力推銷秋田美味雞及宮崎牛等地方名產,進而帶動麒麟啤酒的業績。 水口健次表示,這些例子說明了行銷革新時代已經到來,不創新,只有衰退或被淘汰出局。 不過,談行銷革新,首先要做「行銷架構的變革」。過去,行銷不外商品、價格、通路、廣告行銷等4P,現在4P早已不夠用,必須再增加二項要素;一是洞察力,即對顧客的了解與掌握,二是善用CRM(顧客關係管理)刺激購買,並借重CGM(consumer generated media),即利用顧客心得分享所產生的市場力量,影響顧客的選擇。 資源創新行銷活動與話題 在顧客才是主角、產品價值取決於顧客的時代,水口健次認為,顧客對物品的需求,遠不如對服務和情境體驗的需求,企業和廠商得跳脫提供商品的層次,把資源放在「行銷活動和話題」的創新,設法創造讓顧客感動的體驗。他說,「行銷戰略的主導者,不再是高高在上、關在辦公大樓裡的大老闆或企劃主管,而是每天在第一線與顧客打交道的員工,只有他們才知道如何改善通路的服務與待客之道。」 在此同時,企業經營的目標,也不能只是著眼於市場占有率,而是如何讓顧客滿意。 【2007/11/01 經濟日報】 |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經營話題》在異常中尋找行銷真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