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婉翎】 星火可以燎原,對企業來說,危機處理不當,小危機可能釀成大災難,使公司元氣大傷;若處理得宜,也會讓危機變轉機,讓企業開闢另一片天空。 擁有18年行銷業務經驗的群仁管理顧問公司顧問師黃健予,日前在中華企業研究院主辦的「品牌與行銷總監培訓班」授課時,以多年前「SKII假貨事件」的危機處理為例,說明企業面對危機,應有的態度與處理方法。 SKII假貨風波主動面對 守護品牌 時光回溯到2001年10月下旬,媒體及醫界接獲消息,可以原價三折的超低價,購買SKII面膜及青春露。寶僑第一線人員,透過媒體致電得知消息後,在第一時間查證後,發現是某家銀行分行的信用卡業務員,為了促銷信用卡而使用的手段。 三折的價格,根本不敷成本支出,寶僑人員驚覺事有蹊翹,「有沒有可能是假貨?」他們心想。 因此,寶僑高層透過管道,在第一時間取得「三折商品」,讓熟悉產品的產品經理「驗貨」。三折商品味道清香,和SKII最為人稱道的Pitera成分,富含的酵素味道明顯不同。 「偽品一旦流入市面,會對顧客造成傷害,寶僑長年堆砌起來的品牌價值也會嚴重受損。」黃健予說。 寶僑高層立刻成立四人危機處理小組,商討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黃健予當時以公關顧問的身分,進入這個小組。 「所有的危機出現,都在考驗品牌的價值與核心。所以當危機出現時,企業要先確認公司的營運核心為何,然後按照這個核心去進行危機處理的步驟。」黃健予說。 黃健予解釋,所謂的營運核心,每家企業不盡相同。例如,有些企業面對危機時,希望「盡快恢復正常營運」;有些企業則是希望「減少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損失」。 寶僑選擇秉持為顧客服務的中心價值,決定正面面對這件事情,站在保護消費者的立場,主動召開記者會,讓消費者掌握事情的原委。 「危機發生時,企業首先要做的,不只是想盡辦法降低金錢和人力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如何從谷底重建品牌商譽。」黃健予認為。 這需要企業全體人員共同努力。一方面,所有員工需凝聚一起,共同度過危機;另方面,由決策主管負責對外發言,面對不同性質的媒體,準備不同的素材,運用不同的陳述方式,表達企業的處理方式及立場。 把顧客擺在第一位的危機處理態度,讓SKII假貨事件完滿落幕,三個月後業績不僅回復應有水準,還成長三成。 這個事件屬於企業外部因素引發的危機,但黃健予指出,「企業很多的危機,是由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所引發的」。 正視情緒問題貼心服務 轉危為安 例如,0800客訴電話專員就常和顧客發生糾紛。黃健予表示,有些客服人員接到客訴電話,花費很多時間,長篇大論的向顧客解釋企業的處理流程,反而使顧客怒火更熾。 「處理危機第一步,不是處理事件,而是處理『情緒』。」黃健予認為,這時候服務人員應該先釋出善意,撫平顧客不滿的情緒。 有位經營餐飲業的張姓學員,最近發生類似的危機事件,課堂中分享處理顧客情緒的經驗。 日前,三位日本華僑到她的餐廳用餐,用到一半,失望的向服務人員抱怨,「台灣烹調的麻婆豆腐不如日本美味,」店長立刻告知她這項客訴,並詢問處理方式。 了解整件事情的原委後,她先要服務人員,拿出比顧客人數「多一盤」的招牌蝦乾招待該桌顧客,算準客人結束用餐的時間,再親自登桌道歉。 拿比顧客數多一盤的招待菜,背後有一番學問。「登桌道歉時,可以視客人的食用情況,觀察到客人的心情是否已趨於緩和,再決定因應的態度。」張姓學員說。 果然,吃完蝦乾後,客人的心情也愉悅許多,看到高階主管親自道歉,態度不但軟化,並笑說「自己未來從企業高階位子退休時,要當餐廳的顧問」。 「回應不同的情境,企業要用不同的策略。」黃健予說,企業平時就要準備充分資訊,制訂一套危機處理流程,當危機發生時,才能穩住腳步,一步步將危機變成轉機,甚至進一步把轉機變成商機。 【2007/10/30 經濟日報】 |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行銷教室》火線危機 先消客戶火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