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CEO私生活 企業榮枯指標

【經濟日報╱謝璦竹】
如果執行長購買豪宅,股東該不該留心?如果執行長的家人過世呢?執行長私人生活一般不會列入投資決策因素。不過,從丹麥學者針對數千家企業所作的最新研究來看,投資人不能不好好關心這些消息。
研究發現,執行長倘若喪子,獲利兩年內平均會銳減21%。執行長購買豪宅的企業,平均股價表現落後大盤。
財經學界正興起一個全新而頗具爭議性的研究方向,即執行長的生活和人格,與股價和企業表現的關係。這類研究源自執行長是企業靈魂的看法。因此,凡可能影響執行長表現的大小事,不論公私,都可能影響公司獲利,也就會影響投資人。
紐約大學財經教授亞默克(David Yermack)說:「賽馬要研究馬的狀況,同理,投資人也會想了解騎士(執行長)的狀況,愈詳細愈好。」亞默克共同撰述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平均而言,執行長購買豪宅後,公司股價即開始落後。
以德州醫療連鎖業者Tenet健康照護公司執行長費特(Trevor Fetter)為例,他在2005年初買下一間逾1萬平方呎的豪宅,至今公司股價累計下跌逾六成,而同期間股市大盤則上漲。
其他研究還發現,若執行長已獲得最佳經理人的名聲,獲利與股價均會下滑。推測原因是,這些明星執行長會更關心回憶錄的撰寫,勝過經營企業。
兩位賓州大學教授最近嘗試找出科技公司執行長自戀程度與表現的關係。他們以年報中執行長的照片大小、記者會上使用第一人稱單數的頻率等資料,為執行長的自戀程度評級。他們發現,自戀程度愈高的執行長愈傾向擁抱風險,獲利表現也會起伏較大。
新的研究發掘許多頗具爭議性的隱私問題,但有人擔心如果此風流行,執行長可能變成像政客或電影明星一樣。例如,目前最有可能變成下個研究主題的是,執行長離婚或娶了名女人為妻,對事業成敗有何影響?
有些投資人說,只要不是太涉及隱私的資料,他們很樂意多認識執行長的私人面。波士頓資產管理業者Delphi管理公司總裁布萊克說:「探聽執行長的小孩有沒有白血病,可能有點侵犯他人隱私。」不過,企業總部過於豪華的公司,他沒興趣。執行長如果買豪宅、遊艇或價值2,000萬美元的名畫,他會非常留心。
新研究的理論假設,並非所有執行長都以盡量增加自己與股東的財富為唯一目標,而是同時有多項目標,包括建立企業文化、(藉由豪宅)展示財富等。對執行長而言,這些都是完全合理的目標,不過卻不是股東的目標。
亞默克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克羅克‧劉2004年的研究,嘗試找出標準普爾500大企業執行長的不動產紀錄,與公司表現的關聯性。這項研究顯示,執行長買了豪宅以後,股價大多下跌。以坪數1萬平方呎或占地10英畝的豪宅為標準,執行長若買了超過上述標準的超級豪宅,公司股價三年內平均比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少25個百分點。
較具爭議性的可能是親人逝世的影響。三位學者根據丹麥政府的資料,調查數千家企業執行長親人逝世對企業表現的影響。結果發現,親人中若是兒女過世衝擊最大,會導致以營運資產報酬計算的企業獲利兩年內平均下滑21%。然而,若去逝的是婆婆或親家母,獲利反而上揚。
不過,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時代華納前執行長李文(Gerald Levin)1997年喪子,為忘懷傷痛,李文全心投入工作,結果獲利還大幅超越大盤。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07/10/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