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新世代人力價值》滿足新世代的不同需求

【經濟日報╱林富元】
繼藍領工作外移後,越來越多的白領工作也移到了印度與中國,確保自己的專業與才能符合當前企業所需,是職場人的一大課題。
首先,必須認清楚,我們不再只是和周遭的人競爭,競爭者來自世界各個角落。不過,相對的,機會也來自於世界各地。沒有此種體認的人,自然會陷於「工作板塊位移」的痛苦掙扎。
美國《商業周刊》以一位到大陸觀光的美國大學生為例。在大陸,許多中國學生找他講英文,他們各有專精,仍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國際化能力。讓這位美國學生警覺,也許過一陣子,這些中國學生的競爭力就和他不相上下了!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的薪水可能不及他的一半。這位美國學生回國以後,立刻放棄原先的理論學位,改修國際貿易、經濟、中文三個學位。
他算是有頭腦、有眼光,懂得重新布局自己的未來。絕大多數人則還渾渾噩噩過日子。
因為通訊科技進步,除了外科醫生絕對需要在現場動手術,所以有長期的工作保障以外,天底下不再有什麼工作,不會被其他地區工資更便宜的人力所取代。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多元才能人才,才會有更好的生存機會。
所謂多元人才,應該有更寬廣的定義:
1.擁有多元才能。例如懂技術又了解音樂的人,可能是迪士尼或Sony搶著要的人才;了解財務又深入法律的人,他的貢獻遠高於個別財務、法律人員的加總。
2.學習非本業的技能。越來越多的老外學中文,就是因為他們工作上與大陸合作、聯繫的機會愈來愈多。化對抗為合作,才可能在新世代找到一席之地。
3.工作內容須面對面執行。例如,銀行的基本工作很容易外包,但是為客戶規劃理財的顧問服務,就得面對面執行。又如,印度軟體程式工程師工作效率高,薪資又便宜,卻無法取代你對客戶的系統、新世紀的需求的了解。
4.工作大部分內容涉及在地化。例如一個對本地產業熟悉的投資銀行家,就不必顧慮工作會被外移,公司甚至還會視他為獨特的資產。
5.擋不住潮流,就加入潮流。我的許多朋友現在都往中國、印度跑。即使奔波勞累,但是我們知道這個趨勢擋不住,一定要比別人先跑一步。
世界快速的改變,我們不應坐以待斃,也要跟著改變,變得更強、更多元、更smart!
(作者是美國多元創投董事長、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Blog網站:bob.chinalabs.com;email:happyboblin@yahoo.com)
【2007/10/1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