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陳伯松看天下》加拿大的楓葉

【經濟日報╱陳伯松】
加拿大(Canada)一詞,Wikipedia說出了它的淵源:16世紀,法國航海探險家Jacques Cartier來到了當今加拿大魁北克聖羅倫斯河流域一帶,他要前往一個法屬屯墾村莊,向當地印弟安人問路,當地人說出Canada一語,意指村落或屯墾地,從此就沿用到了現代,而且還成了一個國名。這故事聽來很像「台北的老外VS.天母(聽嘸)」的地方傳聞,也許500年後,本地也要出現了一個「天母(聽嘸)國」吧?
加拿大老早已經不再是一個村落,它的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世界上第二大),人口約3,300萬,國民平均所得3.5萬美元,是個富裕國家。物產富饒,無論能源、農、漁、礦…各方面的天然資源都得天獨厚,水資源更獨占全球9%,再不要多久,當各國開始缺水,加拿大人大約可以躺著賣水過舒服日子。
加拿大最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二件事值得注意:一是加拿大元對美元的匯率追平了1比1;一是內閣新任命馬克‧康尼(Mark Carney)為央行總裁。
加拿大是美國「北方的親戚」,可是加元長期被美元壓住,歷史上最低點發生在2002年6月,兌價是1加元換0.62美元,最高點在1957年8月,1加元可換1.06美元,當前加元位在高價區。自2002年以來,加元長期走強,2007年4月的匯率約在1比0.85,半年來加元更是強中帶勁,這要拜世界性通貨膨脹之賜。加拿大是一個輸出導向型國家,除了製造業外,前述大宗物質、原料及觀光金融服務業都為加國帶來順差,通膨讓原料、大宗物質一月數價,順差急速擴大。
此外,加拿大政府預算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年年有餘,並有計畫地編列償債基金,國債餘額自2006年已低於5,000億加元,占GNP比率也開始低於0.5%,展望未來,上述兩趨勢顯然不變,這加強了世人對加元幣值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國這「南方的親戚」在過去一段時期間,上述兩項成績均差,匯率也就被追平。
對加拿大人而言,美元變便宜了,小市民們樂得往美國旅遊消費去也;加元強,更引發加拿大企業收購美國企業,尤其是金融業,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打擊美國金融行業,無論花旗、李曼抑或貝爾‧史坦,等而下之的二線金融就不用講了,盈餘均降低,企業價值均減損,許多金融業者看起來就像一頭受傷的獅子;在非洲草原上,受傷的獅子照樣是別人的晚餐。相形之下,私募基金已暗淡無光了下來。
加元追平美元意外引發一項話題,在加拿大民間談了開來,加拿大部分人士認為:為何不趁現在,就像歐盟和歐元一樣,在美加之間發行單一貨幣?美加之間1989年曾簽署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更把墨西哥拉了進來,成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美加之間有無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單一貨幣區域呢?此話題目前僅限於加方菁英份子間閒磕牙,美方尚無反應。而且,即便加拿大人也認為美加之間存在許多重大差異,例如,加拿大出口導向而美國進口導向,加拿大輕稅而美國重稅,美國缺水而加拿大水多得很…,此外,加拿大內部有魁北克長期鬧獨立問題,如果美加採單一貨幣,則魁北克區仍會堅持使用加元,形成一國兩幣等。看來單一貨幣說還遙遙無期。
加拿大央行理事會由14位理事組成,其中一位是內閣財政部副部長,14位理事選出央行總裁並經內閣同意後任命,任期七年。現任總裁David Dodge(2001-2008)明年2月退休,由馬克‧康尼繼任。馬克學養俱佳,哈佛人、牛津經濟學博士,又在高盛工作十餘年,熟稔國際金融實務,在上任之前,他任財政部副部長並以此身分參與央行理事會多年,而且,康尼不是一位老先生,42歲,是G8最年輕的央行總裁,在加元黃金閃耀的時刻接掌,最主要的任務仍然放在抗通膨上,傳統上,加拿大央行設定的通膨目標區間為1%-3%,而且,對抗通膨央行有責,1960年代曾有一位總裁James Coyne為了堅持抗通膨,與總理促成長的理念不合而辭職下台。在全球通膨有如即將爆發的火山的今日,康尼總裁的任務並不輕鬆。
(作者是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2007/10/16 經濟日報】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You really make it seem so easy with your presentation but I find this topic to be actually something that I think I would
never understand. It seems too complex and very broad for me.
I am looking forward for your next post, I will
try to get the hang of it!
my website - insomnia